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蹲下拾物
這個月齡的寶寶,已經能蹲下了,體能發育快的,蹲下后還能把地上的東西拾起來,并起身行走。完成這個動作,需要小腦的平衡能力發展到一定水平,還需要肌肉、神經和脊椎運動能力的協調,以及肢體的運動能力。如果寶寶腿力不夠,試圖蹲下時就會摔倒。蹲下再起來,這個動作相當難,需要全身的協調動作。皮球是鍛煉寶寶蹲下、起來的好玩具,寶寶會把皮球拋出去,再追趕滾動的皮球,當皮球停止滾動時,寶寶會蹲下拾起皮球,繼續拋出追趕,寶寶非常喜歡這個游戲。
往后退著走
嬰兒練習爬的時候,先往后爬,然后才往前爬。寶寶練習行走,絕大多數都是先橫著走,然后是往前走,最后才是往后退著走。不管是先橫著走,還是先往前走,抑或是向后退著走,都是正常發育,父母不必為此擔心。
試圖跑起來
如果寶寶1歲左右已經會獨走,并且現在走得已經相當穩了,到了這個月齡可能會試圖跑起來。但如果你的寶寶還不會跑,并不預示著發育落后。寶寶剛剛試圖跑的時候,對身體控制得還不是很好,兩條腿配合得也不是很協調。所以,寶寶在試圖跑的這段時間里,可能會有摔跤現象。這不能證明寶寶腿軟、缺鈣,寶寶在某一階段出現“能力倒退”現象,是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而非疾病表現。
喜歡拉拉鏈、扣紐扣
如果給寶寶穿拉鏈衣服,寶寶自己會把拉鏈拉開,把衣服脫掉。寶寶一旦有了這個能力,可能會不斷地拉來拉去的。如果媽媽不想讓寶寶這樣做,就把衣服換掉,而不是干預寶寶這么做。媽媽對寶寶反復做一件事要給予最大包容,這是寶寶“學而時習之”的體現。寶寶不但從中獲得了快樂,還提高了能力,掌握了技巧。
認識鏡子里熟悉的人
認識鏡子里熟悉的人,比認識鏡子里的自己要容易得多,因為寶寶不但可以看到鏡子里的人,還可以看到實際的人,所以,寶寶只要對這個人的顏面比較熟悉,就能夠一下子從鏡子里認出這個人。但寶寶并不能意識到,哪個是鏡子里的人,哪個是實際的人,在寶寶看來,鏡子里的和在他面前的實際的人是一樣的。慢慢地,隨著寶寶理解能力的提高,寶寶開始知道鏡子里的人他摸不到,也抓不到,不是真正的人,所以,寶寶不再用手去抓鏡子里的人了。但寶寶還不能理解人為什么會到鏡子里去,更不理解鏡子的影像作用。所以,寶寶會試圖穿過鏡子找鏡子里的人,寶寶認為這個人在鏡子里,他要把鏡子翻過來,找出藏在“鏡子里”的人。
對小朋友開始表示親近
對小朋友有親近感,但并不主動與小朋友在一起玩,仍然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可能會停下來看小朋友玩,但不會主動參與進去。隨著月齡的增加,寶寶開始逐漸喜歡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并慢慢地學會分享,這對寶寶的心理發育是很重要的,學會與人分享,是良好人際關系的開端。
“我的”意識變得強烈起來
從這個月齡的寶寶手里要東西,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與前幾個月相比,寶寶不再會因為別人要他的東西而哭鬧,他會動腦筋,使得別人不再寶寶開始學會用袖口抹鼻涕,這常常被父母認為是不講衛生,這是對寶寶的誤解。在這以前,即使寶寶流鼻涕了,也沒有什么感覺,不會用袖口去擦鼻涕,因為寶寶還沒有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鼻塞了,會因為呼吸不通暢而哭鬧,因為寶寶還不會自己清理鼻道。現在,寶寶開始學習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當有鼻涕流出來時,就會用袖口去擦,這是寶寶長了新能力,媽媽不應該訓斥寶寶,而應該表揚才是。當然,讓寶寶用袖口擦鼻涕不是最好的選擇,給寶寶衣服前別一個小手帕,告訴寶寶,一旦有鼻涕流出,就用這個小手帕擦鼻涕。
能記住東西放在哪里了
嬰兒期,當媽媽把東西用布蓋上時,寶寶就不知道東西到哪里去了,不能意識到東西雖然看不見了,但它是存在的,只不過是放在哪里或被布蒙上了。現在,寶寶不但能夠意識到蒙在布下的東西是存在的,還知道放在其他地方的東西。如果媽媽讓寶寶把拖鞋拿來,寶寶就會到放拖鞋的地方把拖鞋拿給媽媽。如果媽媽放東西很有秩序,總是不斷地告訴寶寶什么東西放到哪里了,寶寶就能夠記住了,媽媽說把什么東西拿來,只要媽媽告訴過寶寶東西所放的位置,寶寶也記憶過,就會很容易找到媽媽需要的東西。
把東西放到指定的地方
寶寶可以聽從媽媽的指揮,把東西放到媽媽指定的地方去,這可是不小的進步,寶寶開始建立方位感了。媽媽需要訓練寶寶的秩序感,比如鍋碗瓢盆要放在廚房中,椅子要放在桌子的旁邊,被子要放在床上,鞋子要放在鞋柜里等等。這種方位、秩序感的建立,是對寶寶能力很好的訓練和開發。阿姨要哲哲手里的蘋果,哲哲把蘋果攥得緊緊的:“沒洗,臟。”“阿姨不怕臟。”“涼,肚肚痛。”“阿姨不怕肚肚痛。”“不給!”哲哲把蘋果藏在身后,滿臉的嚴肅。見到這種情形,媽媽可能會說這寶寶小氣,不知道像誰,我和她爸爸都不這樣。這就是媽媽對寶寶的誤解了,寶寶不是小氣,而是擁有了“我的”意識。這是寶寶能力發展過程中的正常表現,媽媽是否發現,哲哲只對他自己手中的東西過于保護,如果阿姨吃果盤里的蘋果,哲哲是不會干預的,也不會說出那些話來阻擋阿姨吃蘋果。
開始任性
常聽媽媽抱怨寶寶不如小的時候好帶了,不如小的時候乖。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如果你的寶寶越來越愛耍脾氣,這不是壞事,預示著寶寶的想法越來越多,思維開始活躍起來。寶寶已經不滿足只是吃飽穿暖,躺在媽媽的懷里,睡在媽媽的身邊。如果你的寶寶開始“磨人”,不要煩惱,你需要做的是讓寶寶沒有時間磨你,找到寶寶喜歡的游戲,占據寶寶空閑的時間,讓寶寶有玩不夠的游戲,看不夠的新奇事物,聽不厭的音樂、歌曲、故事。只要是寶寶喜歡的東西,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拿給他好了。但貴重的、怕破壞的東西不要拿給寶寶。
真正知道自己叫什么
媽媽無論做什么都會稱呼寶寶的名字,如“妞妞喝,妞妞吃”,慢慢地,寶寶就會分辨出媽媽所叫的“妞妞”是她自己。只要有人叫“妞妞”就是在叫她,她就會有所回應。當媽媽叫寶寶的名字,寶寶有所回應時,這時寶寶就是真正知道自己的名字了。但這時寶寶還不會分辨人稱代詞,也不理解人稱代詞。比如,你跟寶寶說:把皮球給我,如果媽媽不配合手勢,指著自己,寶寶就不知道把皮球送到媽媽手中。寶寶更不會轉換人稱代詞,如果你對寶寶說:你想喝奶嗎?寶寶不知道你就是指他自己,他絕不會把“你”轉換成“我”。
相關報道:幼兒行為發展的原因
小寶寶的自我行為發展
幼兒的行為發展和領土觀
嬰幼兒的模仿行為如何發展
天才兒童的一些行為表現
下一篇:寶寶語言聯想能力的培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亂涂色”該怎么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