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據《新聞晚報》報道,里奇和蘇西是一對普通的美國夫妻,喜歡孩子的他們本以為孩子是快樂之源,沒想到孩子也可能成為父母的噩夢:8歲的大女兒斯塔沙暴躁易怒,極具攻擊性,經常對著爸爸喊“你是個白癡”,對著媽媽喊“我要殺了你”;6歲的兒子夏洛擅長搞突然襲擊,一下子就能把媽媽推到地上;2歲的小女兒凱亞活動能力雖然有限,但神經質的尖叫和啼哭已經成了家常便飯……面對一團混亂的家,蘇西終于忍不住撥打911電話――不,不是找警察,而是找一位好保姆。
這是美國家庭教育紀實劇《保姆911》(Nanny 911)的故事之一。去年下半年,央視二套和上視外語頻道先后引進和播出過部分劇集,雖然非黃金時間,非黃金頻道,卻引起眾多年輕家長們的關注和追蹤。目前《保姆911》的視頻在網絡流傳甚廣,很多中國網友都認可了《保姆911》的第一切入點:孩子是父母問題的一面鏡子;在所有問題小孩的背后,都有一對或者一個問題家長。
“保姆”的中國粉絲激增
《保姆911》(Nanyy 911》)是美國的一檔真人秀節目,講述的是英國資深保姆幫助那些沒有辦法管理小孩的美國家庭的故事。目前該劇有4季,總共51集。去年下半年,《保姆911》被意譯成《保姆119》(911是美國的急救號碼,119則是中國的火警號碼),先后在央視二套的周末特供節目和上視外語頻道播出,雖然沒有被安排在黃金時間,但已經足夠吸引很多偶然看到該劇的中國觀眾的眼球。很多網友都發帖詢問“哪里可以找到《保姆911》的全集,這真是一檔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劇”,有意思的是因為譯名的問題,有的網友還費了點周折。在一些知名的關于家庭教育和親子活動的網絡社區,該劇的劇情和教育模式已經被積極推薦,流傳甚廣。
在劇中,“保姆911中心”被設定為一個社會救助機構,其成員都是資深保姆,當然這里所謂的“保姆”,相當于中國觀眾理解中的育兒專家或者家庭治療師。當某個家庭在對孩子的管理教育上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就可以向保姆911中心求助。保姆911中心的工作模式大致是:由請求幫助的家庭拍攝自己的家庭錄像帶,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這些成員的日常活動和互動,以及父母認為家庭中存在的問題;保姆中心根據這些資料對該家庭進行初步診斷,然后派出最適合該家庭的保姆入駐家庭一周;保姆入駐第一天的工作就是觀察和記錄,要求家庭成員“就像我不存在一樣”自由活動,保姆則帶著小本子記下問題所在,并在隨后幾天為父母分析原因,找出對策,然后幫助父母與子女進行溝通。
正如很多網友所提到的那樣,《保姆911》中的問題家庭一般都有2-4個子女,且年齡相近,年輕的父母很難管教得當。尤其是如果老大已經不在父母的可控范圍之內的話,那么下面的子女失控的可能性也跟著大大提高。而中國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像美國那樣全然失控的家庭局面并不多見,但保姆對家庭教育問題的分析角度卻有共通之處:比如孩子哭鬧只是為了獲得父母的關注,如果哭鬧太多,說明他獲得的關注不夠;父母的態度要統一,不能在孩子面前爭執,爸爸不能失職;父母的言行要一致,言出必行,“你說的話你負責”,等等。
爸爸“缺席”和媽媽“無力”
這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很多媽媽都抱怨在教育孩子方面,自己無法從丈夫那里獲得必要的支持和幫助,但爸爸們卻感到委屈。以里奇和蘇西夫婦為例,里奇是公司職員,周一到周五的白天都在外面上班,蘇西則在家中負責帶三個孩子,偶爾在家教授普拉提賺錢。周六是他們約定的家庭日,但每當孩子們要鬧翻天,蘇西忙著一個個安撫他們的時候,里奇總是推著自行車出去兜風,“出去安靜一會兒”。資深保姆直言:“里奇給我一種感覺,他對自己的自行車,比對他的家更有熱情。 ”因此在改善孩子們的問題之前,保姆表示首先要解決夫妻感情不合的問題。
保姆問蘇西對里奇有何不滿,蘇西回答說:“我認為他對時間的利用太自私了,比如,他會利用家庭時間出去騎車。 ”里奇則分辯:“你總是說我一整天都不在家,事實上,我下午一點就回家了!”保姆分析說,蘇西之所以會產生里奇 “一整天都不在家”的感覺,是因為即使他在家,也沒有幫忙照管孩子,因此她建議蘇西外出一整天,讓里奇和三個孩子在家,體會一下妻子的感受。
在蘇西出去的這天中,里奇終于明白一個人獨自帶三個孩子是多么吃力的工作,但他也努力按照蘇西制定的作息表行事,而在給孩子做規矩方面,做得比蘇西還要好。但問題還是出現了,當里奇試圖哄睡小女兒凱亞時,蘇西回到家,她對孩子們的問候和擁抱打破了里奇好不容易爭取的安靜氣氛,引起里奇的強烈不滿。在夫妻倆為此爭吵的時候,三個孩子又開始哭鬧喧嘩起來。
保姆分析說,蘇西之所以沒能在孩子面前樹立自己的威信,反而被孩子牽著鼻子走,是因為在孩子們的心目中,“規矩”的制定和執行者是爸爸而非媽媽,但里奇沒有給蘇西相當的尊重,孩子們也跟著不尊重媽媽。推而廣之,一個被丈夫呼來喝去的媽媽,是很難獲得孩子尊重的,即使爸爸在家,如果他不出面支持妻子去阻止孩子們的不當行為,妻子很難獨自做到這點。反之,如果爸爸平時予以媽媽相當的尊重,即使爸爸不在家,媽媽也可以管好孩子,因為孩子知道媽媽背后有象征著威嚴的爸爸。
制定“家規”,違者“出局”
在夫妻倆就家庭問題達成一致之后,接下來就是要制定一系列的“家規”,幾乎每個家庭都被建議這么做。保姆為里奇和蘇西家庭制定的家規包括:管住自己的手,任何情況下不許打人;不許說臟話;每人每天都要做家務。事實上,蘇西幾乎時刻都在警告斯塔沙和夏洛“不許打人不許罵人”,但效果并不好,但當她將這兩點作為“家規”鄭重提出的時候,還是對兩個小孩起到了警戒作用。
劇中另一個家庭比蘇西家更嚴重,是典型的“孩子當家”、大人看孩子臉色的“超民主家庭”。霸道的大女兒成為整個家庭的核心,她摔東西,耍性子,發脾氣,媽媽管不了孩子,不能堅持到最后,爸爸則一天到晚躲在報紙后面,不愿意參與管理。保姆為這對父母打氣,告訴他們得拿出“家里的事大人說了算”的威嚴,制定家規,否則只會害了孩子。制定“家規”的關鍵在于貫徹執行,如有違反,保姆們推薦“出局”作為懲罰措施。于是,當女兒再次要躺著看電視睡覺時,媽媽及時出面制止,并把電視搬走,告訴孩子這是為了讓她有個好睡眠。不管女兒怎么哭鬧,媽媽都沒有妥協,并說出“這個家由我說了算”的話。女兒的霸氣得到有效制止,開始懂得看大人的意思做事。保姆則表示,一種習慣養成一個月就會成為自然,堅持住,好的秩序會給家庭帶來幸福感。在里奇家庭中,蘇西要求斯塔沙整理好自己的房間,斯塔沙堅決不肯,蘇西也宣布“出局”,將斯塔沙關在房間里。
保姆解釋說,“家規”和“出局”是有效減少媽媽嘮叨的方法。很多媽媽會不停地對孩子說:“快去收拾好你的房間,快去做完功課,否則就別想吃飯! ”但她自己說的話并沒有執行到位:孩子并沒有收拾房間和做完功課,但依然可以吃飯。久而久之,媽媽的嘮叨在孩子看來失去了威力。 “家規”的內容要有針對性,少而精,比如“不許說臟話”這條,在孩子們慢慢習慣不說臟話的同時,他們說話的口氣和態度也會隨之改善。
孩子的責任感是靠培養的
很多中國父母都抱怨現在的小孩不知道感恩,缺乏責任感,這在美國家庭中也很普遍。很多中國觀眾對這一集印象深刻:這是一個單親家庭,爸爸忽然去世之后,子女非常悲痛,但因為媽媽并沒有及時介入,悲痛最終被轉化為暴力,兩個孩子互相打架,甚至對媽媽動手。保姆觀察了一天之后,對媽媽說:你一定要重新樹立威信,不然,孩子會既沒了父親,也沒了母親。接著開出“家規”:不能使用暴力;孩子要聽媽媽的話。第二天晚餐時母女矛盾大爆發,女兒向媽媽飛起一腳。保姆鼓勵媽媽說出自己的感受:孩子的行為令她非常痛苦;爸爸在天上知道他們的不舍,但絕不希望他們如此。對父親的愛和責任讓母女倆迅速達成共識,此后,女兒發脾氣時就打枕頭,母女的關系也慢慢改進。
為了說服斯塔沙,保姆也使用了責任感灌輸的做法。斯塔沙在房間里與媽媽爭吵,小妹妹凱亞在邊上大哭。保姆問斯塔沙:你覺得你這樣,會對誰造成最大的傷害?小女孩說不知道。保姆回答說:是你的妹妹,兩歲的凱亞。凱亞很喜歡你,一切都以你為榜樣,你有沒有發現如果你在餐桌上表現良好,凱亞也會很平靜?你抓人打人的時候,凱亞也會因為恐懼而大哭大鬧?這段對話并不長,但成功地激發了這個小姐姐的責任感。
父母的身體力行,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樣,因此保姆建議每對父母,“說你想說的,并且對它負責”。另外,當孩子做得好時,要給予 “及時的鼓勵”,鼓勵和出局,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兩種方法。
下一篇:“管教派”or“依戀派”?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聰明應對頑皮的“小客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