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沒有純粹的意外,只有可預防的傷害。家不是保險箱,近半數的傷害就發生在家里。父母應當清除家居隱患,做好必要的預防工作,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家庭環境。
1 警惕寶寶觸摸電源的插口
一份《寶寶意外傷害狀況及家長認知水平調查》報告顯示,只有46.5%的家長認為寶寶有發生意外傷害的可能性。由此可見,大多數父母認為,“觸電危險、不要隨便亂動電器”這些話都跟寶寶講過,他們“應該會”提高警惕。而事實上,大部分寶寶并不清楚這些危險意味著什么,更不知道如何避免受傷。
家是寶寶日常主要的活動場所,寶寶的好奇心又比較強,會對很多東西感興趣,他們可能會用小手去戳各個地方的小孔,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視家用電器的使用安全,要考慮到寶寶的自我保護意識較低的特點,改善家庭用電的硬件設施,消除用電安全隱患,為寶寶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成長環境。
危險一刻
2009年10月的一天中午,雖然陽光燦爛,但對于李麗來說卻是一個灰色的中午。兒子豆豆這幾天生了口瘡,發燒了,于是李麗一大早便帶著豆豆到醫院去打點滴,直到中午12點才回家。午飯后李麗下樓買洗衣粉準備洗衣服,這時,豆豆吵著也要下樓玩,于是李麗讓老公帶著豆豆出去遛一圈。
父子倆一前一后地走著,很是開心。好奇的豆豆在爸爸沒注意時,徑直跑進了樓下的車庫,還沒等爸爸反應過來,“啪”的一聲響,緊接著就是豆豆“哇哇”大哭著從車庫跑了出來。
原來在車庫里,豆豆手上拿著不知從哪兒撿到的一個壞耳機,看到電動車充電的插口便插了進去。耳機里的線和電動車里的電接通了⋯⋯
這時爸爸已經嚇傻了,抱起寶貝沖向小區的診所。小區診所的醫生看到豆豆小手的樣子硬是沒敢碰,爸爸又帶著豆豆去了最近的一家大醫院⋯⋯
一陣讓人撕心裂肺的大哭后,豆豆的手總算包扎好了,還好問題不算太嚴重,但李麗夫婦倆已經嚇得夠戧了,接下來的幾天便是繼續打點滴、換藥⋯⋯
寶寶遇險怎么辦
如果寶寶發生觸電,應盡快使寶寶脫離電源,因為電源作用于人體時間越長,后果越嚴重。可以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絕緣工具將電線挑開。如果附近沒有木棒等工具,可以用干繩子、衣服擰成帶子套在寶寶身上,將其拉出。
家長也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腳下要墊上干燥的厚木板,或站在棉被、厚塑料板等絕緣物體上。寶寶觸電后應注意寶寶有無呼吸及心跳,在等待急救車到來之前,如果心跳、呼吸停止,一定要及時做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壓。
安全防范ABC
1.不要讓寶寶把電線或插頭當玩具。家里的電線家長最好整理固定好,放在一個寶寶不容易夠著的地方。寶寶經常出入的房間不要放太多明敷的電線,也盡量不用延長的電線,還要教育寶寶不要隨便觸摸電線。
2.教育寶寶不要將手指或物體插入插座中。要選用有保護功能的電插座,插頭要穩固地插入插座中,最好用家具遮擋住插座。寶寶在插座附近玩時,家長要隨時提醒寶寶不能把手放入插座中。
3.別讓寶寶將手指或物體伸入燈泡座里。要將照明的燈(尤其是臺燈)放在寶寶夠不著的地方,告訴寶寶千萬不要碰燈泡和觸摸燈泡會有什么危險。
4.浴室或浴盆最好別放置電器。吹風機、卷發棒或電動牙刷盡量不要在有水的地方使用,也不要放置在有水的地方,以免漏電帶來危險。電器在使用完后,應及時拔下插頭收好,避免寶寶接觸擺弄。
5.平時的防電教育很重要。日常生活中,要經常給寶寶講亂動電器、插座、電線的危害,讓寶寶養成注意安全的習慣,以免寶寶在家長看不見的情況下亂動電器設備。
貝 博 士 說 安 全
相對于成人,寶寶更容易發生觸電事故,并因此受到傷害。其原因有:寶寶年齡小,好奇心重,但缺乏對電器性能的認識;家長缺少防護意識,對有些家用電器設備沒有加裝安全保護裝置,或者對電器的絕緣部位缺少定期檢查維護,出現短路漏電,當寶寶不小心碰觸到時就遭到觸電的傷害;另外,有些家長自己也缺乏用電常識,觸電后驚慌失措,不知如何處理,常常致使寶寶發生觸電時,傷害程度加重。所以在生活中,家長務必要做好這方面的自我反省和認識,加強用電知識的學習。
2 寶寶手指不要伸到小孔里
寶寶年紀小,好奇心重,接觸新鮮的東西時就想摸摸或嘗嘗,金屬環、戒指、小孔或小縫等對寶寶很有吸引力,因此寶寶容易發生手指被“咬”住的意外。而意外發生后如果處理得不及時、不妥當,寶寶的手指就會受到傷害。
危險一刻
“快來救救我的孫女吧,她的手指被卡住了,怎么也取不出來。”焦急的瑤瑤奶奶把電話打到了消防部門,請求幫助。
原來3歲的小瑤瑤玩耍時因為好奇,把食指伸進桌子上一個裝飾用的小孔里,往外拔手指的時候在第三個關節處被卡住了,剛開始奶奶沒太擔心,就用肥皂潤滑了瑤瑤的小手指,然后往外拔,瑤瑤卻疼得哇哇大哭。奶奶又嘗試了其他辦法,仍然無法把瑤瑤的小手指從小洞里取出來。在這個過程中,瑤瑤哭得更厲害了,幼嫩的手指因為長時間擠壓,已經開始發紅變腫。奶奶急得無計可施,只好向消防部門求救。
寶寶遇險怎么辦
如果寶寶的手指剛剛被小孔卡住,家長千萬不要慌慌張張地用力往外拽寶寶的手指,這樣容易讓被卡住的手指腫脹,反而更難取出來。
可以用植物油、洗潔精或者肥皂水等有潤滑作用的液體充分潤滑手指,再讓寶寶輕輕地轉動手指從而將手指從孔中拔出來。
如果寶寶的手指已經開始腫脹,可以準備一些冰塊摩擦寶寶被卡的手指,如果方便也可以把寶寶的手放在冷水里浸泡,以達到緩解腫脹的目的,然后再用潤滑油、肥皂水涂滿手指。
如果這些方法不起作用,家長就不要拖延,應該及時向醫護人員求助,讓有經驗的專業人員根據寶寶手指的腫脹程度以及被卡部位進行處理。
安全防范ABC
1.對寶寶進行避免手指被卡住的安全教育。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寶寶的安全意識,隨時教育和提醒寶寶不要隨便把手指放進有孔、縫的小地方,不要隨便把小環、小圈往自己的手指上套。
2.消除家里的小孔、小縫的安全隱患。如果寶寶太小無法教育,家長應用膠帶把家里有小孔、小縫的地方封住,消除安全隱患,同時戒指等不要隨處亂放,避免寶寶拿到后發生意外。
貝 博 士 說 安 全
孩子被卡住手指的事情雖然不大,但后果卻很嚴重,甚至可能導致孩子的手指終身殘疾。家長一定要提醒寶寶不要把手伸到小孔、小環、小縫等地方,避免發生手指被卡住的意外。
3 別讓懸掛式的家具傷到寶寶
家具沒有固定或固定不牢固而導致寶寶受傷的事件在生活很常見,如吊柜沒有固定而翻倒致使寶寶受傷。不足6歲的寶寶更容易發生這類受傷事件。美國哥倫布兒童醫院的統計數據表明,1990年至2007年,美國兒童和青少年中平均每年有14000人因家具翻倒墜落引發受傷,18年間此類事件增加了40%。
因此,家長不要忽略家具的穩定性問題,要隨時留意家具的固定是否牢固,尤其要經常對一些使用時間長的懸掛式家具和燈具進行檢查,消除危害寶寶健康的隱患,給寶寶提供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
危險一刻
客廳忽然傳來東西摔碎的巨大聲響,之后緊跟著明明尖銳的哭聲。明明媽媽趕忙沖進客廳,眼前看到的景象讓她手腳發軟幾乎就要摔倒:明明臉上流著血,大聲哭著,腳下一片狼藉,碎鏡框、書、小裝飾等原來放在壁柜上的東西七零八落地摔在地上,而壁柜的支撐塌了一半。
明明媽媽穩了穩情緒,趕快帶明明去最近的醫院。幸運的是,醫生檢查后證實明明沒有大礙,臉上的血是東西墜落時的擦傷。醫生還說小寶寶恢復快,今后臉上不會留下疤痕。醫生的診斷讓明明媽媽稍稍松了口氣,一直懸著的心也放下了。
后來通過詢問明明,明明媽媽才知道明明是為了拿壁柜上的玩具,踮腳去夠時拉倒壁柜砸到自己的。
寶寶遇險怎么辦
當發生家具墜落或傾倒時,家長要保持冷靜,先檢查寶寶受傷的情況,然后根據受傷程度撥打120或帶寶寶前往最近的醫院請醫生診斷。
安全防范ABC
1.不要放重物在家具頂上,如果要放最好固定。
2.組合式家具要固定在墻上或地上,單體之間最好要有連接,架子和梳妝臺等家具最好固定到墻上。
3.櫥柜內重的東西要放在下邊,輕的東西要放在上邊。
4.儲存易碎品的櫥柜要加門、加插銷。
5.懸掛的物品應拿下來或設法固定住。
6.盡量不使用帶輪子的家具,以防滑移。
貝 博 士 說 安 全
家長不要把孩子想拿的東西放在他們夠不到的家具上,要隨著孩子活動能力和活動范圍的擴大,經常盤點家里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積極采取措施,防于未然。
寶寶安全成長的101個細節 正文.indd 8 2011.5.13 7:28:40 PM
下一篇:父母和子女應該互相尊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4條對孩子不應存在的禁令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