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雖然這本《強爸爸好女兒》被歸入親子教育類,我卻把它當做一本傷時憂世之作;雖然我們在書中看到的是一些樸素的做法,我聽到的卻是大聲的呼吁。作者念茲在茲的一個想法是,在流行文化的步步緊逼中,如何保護我們的孩子不受傷害或者少受傷害,同時為她營造更加健康的成長環境。作者對父親身份的確定,對父親責任的定義,對父親作為的指導,雖然不無普遍意義,但更多針對的流行文化無孔不入的現實。
一個不可否認的現實是,道德缺失已成為大家的共同判斷,而填補這個缺失的,是吸毒、酗酒、犯罪、吸煙,特別是性——書中有令人震驚的統計數據(P13-15、P89)。統計數據雖然是美國的,但對我們卻有同樣的警示作用。
如果前面幾項還是個別人的問題的話,青少年中性的隨意已是不爭的事實,帶來的各種問題也最為常見。但在這場保衛女兒的爭戰中,爸爸們注定會是孤獨的,戰斗也是艱苦的,因為不管是電視、電影還是服裝業,都在性的問題上撒謊,告訴她們不要節制,同齡人的所謂開放也給她們帶來壓力。但爸爸們卻必須有所行動,保護女兒,不要畏縮,不能不干涉。
爸爸們必須洞察到,“性與愛的分離導致她們產生深刻的空虛,困惑于如何去愛。重復的性行為——如同機械動作——讓愛和性不再連為一體。結果也不可能實現性的滿足,最終使她們厭倦了性活動。”爸爸要堅定地教導女兒自尊自愛和節制,這會帶給她一生的祝福。爸爸要告訴女兒,“性不僅是一種身體機能,還與她的感情、思想和性格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性錯綜復雜地聯系到她的幸福的每一個環節”。女兒需要爸爸的擁抱,你的溫柔、尊重和愛會影響她的選擇。作者發現,很少有父親認識到擁抱對女兒的重要性——許多女孩子和別人發生性關系,只是為了簡單的身體接觸,因為她們的父親從來沒有擁抱過她們。書中還提供了許多爸爸和女兒就此問題進行交流的方法,例如送給女兒一條項鏈或一枚戒指,提醒她履行承諾,推遲性行為。所有的目的都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女兒,讓她們真正主宰自己的身體、欲望和人生。
這個世代還有一個傾向,就是人們想擁有得更多,特別是在物質和金錢方面。但作者提醒說,“不斷地追求更多,從來不通往幸福,只會讓我們對自己擁有的更為失望。”我們應該教導女兒的是,滿足于我們是誰,滿足于我們今天擁有的——父親自己首先要成為一個“把自己的需要、欲望與誠實、正直、謙卑等品質相調和”的人。如果你自己永不知足,你的女兒也不會,她將來找的丈夫也不會是這樣的人,如果是這樣,生活將失去深層次的喜悅和滿足,從而變成一場持續的恐懼。
想要擁有更多,深層次的原因其實是人不認識自己,我們渴望增加外在的東西來提升自我評價。我們的女兒也深陷其中,她希望你夸獎她的才華、智慧、美貌,而你如果照此而行,很可能讓女兒失去內心的安寧,因為她知道自己不可能十全十美,你越贊美她,她就會越懷疑自己:“我的才能是父母如此愛我的原因嗎?如果我的小提琴拉得更好一點,我爸爸會不會更愛我?”作者還認為,這樣做,你是給女兒上了“可怕的一課”,別人很可能會借此利用她。廣告信息中的“你值得擁有”不正是在利用這一點嗎?
爸爸們怎么辦?作者認為你要教導謙卑,真正的謙卑——對自己有著正確的看法,真正認識我們自己——是所有其他美德的起點。“她的價值在于她是誰——在于你愛她。她的生命與你和其他人的生命是平等的。擁有才華、智力和美貌固然很好,但它們永遠不會讓她的生活更有意義,或者讓她成為一個更重要的女人。只有謙卑能夠做到。”不僅如此,謙卑還能使她和人保持健康、平等的人際關系;謙卑還引導她保持人生的平衡,懂得規則和自我約束;謙卑還會讓她生活在現實之中,知道“我”不是世界的中心,遠離自私,學會感恩。
這還是一個缺少信仰的世代。信仰其實是人生的根基。每一個人都不僅僅是一堆細胞,她是一個精神的實體,她需要信仰。每一個人都極其有限,而教導孩子上帝——那一位更大、更好的父親,將會給她的人生注入一種偉大不竭的力量和依靠,使孩子的人生更豐盈。
作者不斷提醒讀者,不要指望任何人來真正保護你的女兒,社會、學校、雜志等等都不能,但爸爸能。圣經上說:“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游行,尋找可吞吃的人。”流行文化就是要吞吃、傷害我們的孩子的魔鬼之一,雖然它時常打著各種各樣漂亮的旗號,使人難以認出也疏于防范。或許,有人以為這是危言聳聽,但現實的狀況卻不容樂觀,我要說,每一個負責任的爸爸都不應推脫責任,他們應該擔起唯獨父親能夠承擔的責任,為女兒守望并有所行動——說大點,這就是為國家、民族的未來守望。文/野艾
本文由青豆書坊授權摘自《強爸爸好女兒》
下一篇:失獨老人為見孫起訴兒媳 你是否支持隔代探望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你真的做對了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