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99_中文字幕乱码日本亚洲一区二区_色就是色欧美_欧美午夜精品电影

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1-3歲 >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對孩子一味地接納,有錯嗎?

分類: 家庭教育 育兒詞典 編輯 : 育兒知識 發布 : 08-23

閱讀 :342

  孩子出生后,我讀過很多育兒書,諸如孫瑞雪的《愛和自由》、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叢倩禎的《成長有煩惱,育兒有方法》……我知道孩子負面情緒發泄的重要性,也理解孩子每種行為背后都有原因。所以,每次孩子發脾氣、哭鬧,我都會蹲下來和他共情,告訴他,我知道他現在很難過,允許他在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發泄負面情緒。但是,我卻發現,也許在他面前,我是“脾氣最好”的媽媽,所以,他對我特別“作”,有時簡直“作”到讓我差點崩潰,比如他沒有午睡,傍晚的時候脾氣就特別差,會突然要一樣半年沒玩過的玩具,如果找不到,他就開始大哭大鬧,非要不可,好不容易找到了,他又想出一個新花樣,不達到要求,就哭鬧不止,哪怕我冷處理也沒用,他會眼淚汪汪,邊拉我的衣角邊跟著我,直到他爸爸出來“怒喝”才會罷休。我知道對孩子要“接納”,但是他這么“作”,也會讓人受不了啊,我是否該改變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偶爾也應該對孩子嚴厲一些?或者,教育孩子的確需要“糖衣+炮彈”呢?

  讀了這封來信,首先,我想祝賀這位媽媽,因為從來信中,我們看到你和孩子之間已經擁有了較好的依戀關系。正因為你們之間有這層依戀關系,孩子才敢將你當成發脾氣的首選對象,孩子才會對你特別“作”。

  但同時,在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時,我們也看到你感到一再的挫敗,甚至懷疑自己一再堅持的教育理念是否正確,是嗎?

  那么,當孩子發脾氣、哭鬧、不聽勸說時,我們真要“糖衣”加“炮彈”,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嗎?下面,就讓我們一層層來剖析。

  冷處理和“炮彈”,不可取

  當感覺孩子“無理取鬧”時,冷處理;在立規矩時,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些比較傳統的家庭教養方式,我們并不建議。

  因為,“冷處理”給孩子的感覺是“背對他、遠離他”,給他傳遞的信息是“我不想看到你這樣,別來煩我,你走吧”,這樣會讓孩子缺失安全感和歸屬感,更加不知所措。而“炮彈”,用怒喝、嚇唬等方式來管教孩子,則是對孩子情緒不接受的另一種表現。這兩種情況既沒有幫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更沒有教他如何應對。但情緒是要應對的,不能回避。否則,孩子無法從中提高情緒處理能力,他下次碰到這樣的情況時依然不知道怎么辦。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情緒是經常回避的,那么孩子一定會表現得很“作”。孩子“作”,往往是有隱隱不安的感覺,如感到父母正煩著自己,或感到自己在父母那里的歸屬感模糊了,所以用這樣的方式來引起父母的關注。

  情緒要接納,而不是忍受

  “接納”的本質含義是:我正視和理解你情緒的存在,無論情緒好壞,我能理解并接受存在這樣的情緒,但從行為上說,這并不代表你想怎么做都可以;這種對情緒的接納的反面,是希望所謂消極的情緒快消失。

  在來信中,我看到你在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時,其實并沒有正視,而是有所回避;并且,不光回避了孩子的情緒,也回避了自己的情緒,否則孩子不會“哭著拉媽媽的衣角”,這是孩子沒有被接納,情緒沒有得到正視、理解和疏導的表現。

  其實,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哭鬧不止時,都會感到煩躁甚至抵觸,就像來信中說的“這么作,也會讓人受不了”,心中都會期盼“這場哭吵快點結束吧”。但是因為受自己所受家庭教育理念的約束,知道“不論孩子怎樣,打罵都是不對的”,所以即便孩子再哭吵,也守著這條底線,不能對孩子表現出自己的消極情緒,但是對孩子的哭吵又無可奈何,只能忍受著,默默期盼著“這場暴風雨”快點過去。

  但是,如果你只是忍受著孩子的情緒,而沒有發自內心的接受,那么他無法從中提高自己的情緒能力,同樣的情緒問題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出現。如果是這樣,在類似的情緒困擾里,你們就會讓彼此都疲憊不堪。

  幫孩子認識、應對情緒很重要

  當孩子出現情緒問題時,無論表現如何,都有它的原因。這時,我們要關注的重點,不是“怎樣讓他停止發脾氣”,而是“這樣的情緒問題可以幫助我和孩子提高怎樣的情緒能力”。

  首先,要幫孩子了解到“我的情緒怎么了”,如告訴他“媽媽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孩子就知道他現在的情緒是“生氣”。接著,幫助孩子情緒應對。孩子發脾氣時,是需要一個空間的,但作為家長有時需要幫助孩子理解周圍環境的要求,如果是在公共場合,發脾氣不但會打擾到別人,也會給自己帶來麻煩,這時可以帶孩子去一個不會打擾別人的地方,如衛生間,他可以在里面喊叫或捶打墻壁。這樣做是為了讓他知道,有情緒的時候,可以發泄,但是不能妨礙他人,更不能對他人或自己造成傷害。

  情緒強度不夠時,幫孩子一把

  來信中提到,孩子有時“會突然要一樣半年沒玩過的玩具,如果找不到,就開始大哭大鬧”,這種情況,大約孩子長到三四歲時,幾乎家家都會碰到。但我們也發現,有時你給了孩子發脾氣的空間,但他卻沒完沒了,負面情緒持續的時間遠遠超出了你的忍耐范圍,這是為什么呢?其實,這往往是因為孩子“發脾氣”的強度不夠。

  想要的得不到、想吃的吃不了、想做的不讓做,孩子會覺得難過、生氣。成人也是一樣。試想一下,當我們自己感到不痛快時,是否也會有想捶打、怒吼的沖動?如果當時因為種種原因而不能痛快發泄的話,是否也會憋在心里難受很久?

  孩子也是一樣。當感到心情不愉快時,孩子會有發脾氣的需求,而當發脾氣的強度不夠時,這種負面情緒就可能要持續很久。這時,就需要媽媽幫孩子一把,比如給孩子一個沙包,讓他使勁捶打,讓他把憤怒的情緒、精力發泄掉,讓他盡快把這種難受的感覺扔掉。如果強度夠,孩子一般發10~15分鐘的脾氣,情緒就能恢復平靜了。

  對事不對人,“一手規則一手情感”

  即便孩子發脾氣,內心也有被關注被愛的需求,所以,這時請媽媽守在一邊,至少要在他的視線范圍內,讓孩子知道,即使他發脾氣,媽媽也不會不管他、不理他。

  所以,在面對發脾氣的孩子時,媽媽要格外注意自己的神態、語氣,在拒絕孩子要求的同時,要把情感補上,要讓孩子知道:雖然媽媽在管教我,但媽媽還是愛我的。孩子雖小,卻是無比敏感的,他能從你說話的語氣、表情、神態中解讀出,這一刻,你到底是接納我、愛我的,還是正煩著我的。

  很多時候,我們要幫孩子做“分離”,讓他知道:“不可以的事情”確實“不可以”。媽媽知道你現在難受、不舒服,所以,媽媽會陪著你,在你難受的時候、在你發脾氣的時候;但是,你要的這個東西,沒有。

  當孩子感覺自己是被關注、被愛著的時候,給他一個發泄脾氣的合適空間和方式,他的壞心情能很快扔掉。而孩子也是在這樣一次次的情緒波瀾中,知道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知道當感覺心里難受時,我該怎么辦。也就是在這樣的磨打中,孩子逐漸提高了自己應對情緒的能力。

  其實,來信中的媽媽已經做得很不錯了,能夠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理解他有“生氣”的需求,允許他發泄,只是對“接納”的理解還局限在“忍而不發”的層面。的確,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確實需要我們有很大的忍耐力,我想這本身也是養育孩子帶給我們自己的饋贈。更多的是,我們要對孩子有所引導,讓他知道“我是誰”“我怎么了”“我該怎么做”,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提高自己的情緒能力。

下一篇:隔代,愛多還是害多?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80后爸爸:如何與孩子一起玩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北区| 德安县| 涞水县| 孙吴县| 略阳县| 云阳县| 兴仁县| 南岸区| 镇雄县| 沁源县| 屏南县| 桑植县| 象山县| 正定县| 涿州市| 富阳市| 旅游| 永吉县| 天柱县| 秀山| 兴安县| 红原县| 芮城县| 阳春市| 武威市| 邳州市| 巴林右旗| 从化市| 孝感市| 太仆寺旗| 杭锦后旗| 旬邑县| 绥德县| 大余县| 安泽县| 金山区| 临桂县| 乌苏市| 健康| 定兴县| 甘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