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99_中文字幕乱码日本亚洲一区二区_色就是色欧美_欧美午夜精品电影

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1-3歲 >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孫云曉:破解全民恐慌

分類: 家庭教育 育兒詞典 編輯 : 育兒知識 發布 : 03-03

閱讀 :147

  作家畢淑敏評價他“是當代中國優秀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這位教師和記者出身的教育專家,多年來奔走在中國的教育一線,從2000年開通“孫云曉網站”起,每個月都用一個晚上與網友聊天,已經堅持了12年。

  讀書報:您是從什么時候接觸網絡的?

  孫云曉:第一次觸網是2000年3月8日,人民網強國論壇請我做訪談嘉賓。這是我第一次上線聊天,在線9000人,一個半小時內回答了82個問題。那時我就有一種強烈的震撼:網絡提供了這樣一個和眾多網友交流的可能。從那之后,我下決心要在網絡上和青少年聊天。

  網絡是一個重要的橋梁。過去我每月一次聊天,現在改成微訪談。2009年我開通新浪微博 ,粉絲超過250萬,在全國公務人員十大微博排名中名列第五。我是把微博看作是一個與好朋友談心的地方。

  讀書報:互聯網給孩子們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孫云曉:互聯網時代讓各國年輕人的差別越來越小。比如,原先我們以為美國中學生不太看重成績,可調查發現正相反。我們做了大量的研究,發現信息化的時代,動搖了成年人的地位和權威。過去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孩子比大人有優勢。孩子認為父母是“菜鳥”,這是顛覆性的變化。1997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性青少年教育研討會上探討明日青少年與媒介的問題時,專家們就達成共識:計算機時代,青少年滿懷信心往前走,而成年人疑慮重重。

  讀書報:您做了大量青少年網癮的研究,怎么看待網絡對青少年影響的利與弊?

  孫云曉:兩三年前,在網癮問題的研究中,我們發現了最核心的問題:網癮最根本的問題是孩子缺乏支持性的人際關系、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師生關系。最主要的缺失是親子關系緊張。有網癮的青少年95%和父母關系緊張,其中87%是和父親關系緊張。這個問題特別值得注意。心理學家研究發現,12歲之前的孩子不能和父母建立親密的情感,長大后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容易和別人關系緊張。北京、上海、廣州3個城市中,年輕的父母50%-80%把孩子交給老人,這就醞釀著教育危機。

  網絡對青少年的影響肯定是利大于弊。網絡時代讓青少年與世界同步,與國際接軌,網絡讓當代青少年如虎添翼。今天的中國青少年為什么能夠視野開闊,就是因為在網絡上沒有國界的區別,大量的信息是同步的。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遠遠高于父輩。

  讀書報:您有一個觀點:沉迷網絡的青少年也有巨大的潛能。怎么理解?

  孫云曉:我特別想提出一個問題,即我們不僅僅要看到青少年沉迷網絡的巨大危機,也要看到這些瘋狂使用網絡的青少年具有巨大的潛能,甚至可以說,沉迷網絡可能是天才的扭曲表現。我的這個觀點不是虛幻的推論,而是不斷被證明的事實。許多曾經被認為是網癮患者的年輕人,進入工作崗位后不僅勝任責任要求,有些還表現突出。

  網癮只是個表象,一般性的干預不能從根本上減少網癮患者的產生。如果把孩子上不上網作為首要的、核心的、甚至是唯一的治療目標,那就是本末倒置。即使孩子不上網不玩游戲了,也只能說明孩子的問題轉移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孩子真正的幫助是促進其心靈的成長,糾正其心理偏差,促進其人格完善。我認為,這樣的認識與追求是科學的態度,是一種真正的責任感。

  讀書報:在您的新書《有自由才有生長》、《有尊重才有教育》(作家出版社)中,提出一個觀點:判斷一種教育是否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最簡單也最準確的標準就是看是否尊重孩子。

  孫云曉:現在的中小學生有突出的特點,生存的天地變得狹窄了,時空被擠壓得非常狹小。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做了十年的全國中小學生跟蹤對比調查。第一次調查是在1999年,發現近半數中小學生學習超時,睡眠不足。而在2010年調查中,近八成中小學生睡眠不足。十年間這一問題不但沒改善,還越來越嚴重。這說明中小學生負擔沉重,睡眠不足,自由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小,壓力越來越大。父母恨不得把孩子的每一分鐘都安排得滿滿的,不給孩子報班就惶惶不可終日,這種狀況非常不利于一代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需要在童年時代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在這樣的背景下,我推出了《有自由才有生長》、《有尊重才有教育》。

  國際上評價孩子是不是現代兒童,標準之一就是看他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有多少。一個人自由必須自主,如果不自主,不自由,就沒有生長的空間。

  讀書報:在《孩子,別慌》里,您提出父母是防止孩子“童年恐慌”的主角,也是最重要的一條防線。為什么會產生“童年恐慌”?

  孫云曉:孩子的“童年恐慌”有六個特征,如突然沉默不語、哭泣、撒謊、睡不好覺、不愿上學、不敢回家等等。導致孩子恐慌的重要原因,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恐慌心理。孩子的生活中本來就充滿了很多成長壓力,現代社會又是一個壓力日益加劇的社會,社會的各種壓力常常通過父母這一環節傳遞給孩子,父母教育孩子的恐慌心理表現多樣,主要有:盲目攀比;頻繁訓斥孩子;給孩子報許多課外班。出現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多陪伴孩子,擁抱和撫摸,溫和談心,讓孩子相信自己是孩子,相信父母的愛,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讀書報:很多教育理念,家長不是不懂,但是很難逃脫當下的社會環境,所以明明知道孩子壓力大,還是選擇了繼續加壓。

  孫云曉: 6月初,我去青島做節目。正是期末考試前的時間,一天內有三個中小學生自殺。我當然知道,現在升學壓力很大,社會競爭激烈,這些都是事實,但是有一種傾向:人為地夸大競爭的壓力,帶有一種沒有理性的扭曲。現在連幼兒園都紛紛開課,系統地教語文算術還布置作業。我們單位的司機告訴我,他四歲女兒的作業就是把單數寫一排,雙數寫一排。爸爸掰著指頭告訴女兒什么是雙數什么是單數,他女兒說:“爸爸你別說了,再說我該做噩夢了。”

  這位爸爸還算有耐心,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是不耐煩的。孩子不懂是對的,兒童對好多事情不懂,是一種自我保護。可是我們就認為他應該早明白,越早明白越有競爭優勢。今天的父母和老師應該想一個真正的問題:什么是真正的愛?我相信教育的最大動力來自“愛”。不管社會變遷如何復雜,都改變不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要通過媒體告訴人們:到底什么叫成功和幸福,什么才是真正愛孩子?回答這一系列問題,就要回到常識。兒童的成長一定是有規律的,教育也是有規律的,這個規律一定不能是慌張的。

  讀書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4月份公布的《中日韓美高中生比較研究報告》顯示,比起美國、日本、韓國的高中生,中國高中生有著最強的國家意識,和最為務實的人生觀。這說明什么?

  孫云曉:中國高中生的心態總體上是積極向上、充滿自信、頑強進取的,同時也有很多困擾和矛盾。一個值得注意的數據是,79.4%的中國高中生認為國家發展與個人發展息息相關。

  但看問題不能簡單化。還有一個數據值得琢磨:48.7%的中國高中生表示,假如能自己選擇,希望出生在別國。這一結果中國排第二,僅次于韓國。

  讀書報:為什么會有這種矛盾的心理?

  孫云曉:核心問題是教育的困境。中國高中生對國家的發展前途充分肯定,但他們對國內的教育現狀不滿。與其說他們希望選擇別的國家,不如說是希望選擇另一種教育。在現在的教育體制下,高中生壓力巨大,競爭激烈,教育又缺乏創造力,難以學到有創新意義的知識。

  當然,中國高中生對外部文化確實很向往。數據顯示,中國高中生有強烈的國際交往需求和出國留學意愿。88.2%的中國高中生對外國文化生活感興趣,是四國中最高的。但是,中國學生對外國的了解不夠。他們對外國的認識有很多幻想,缺乏實際體驗。調查發現,到過國外的中國高中生比例最低(26.5%),到國外最多的是日本高中生(58.1%)。

  讀書報:前一段時間,關于“虎媽”、“狼爸”的教育方式引起社會極大的關注。您認為什么樣的教育方式才算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孫云曉:“虎媽”“狼爸”式的教育是一種專制的、粗暴的教育方式,是缺乏民主平等意識,不尊重孩子權利的表現,這種功利化追求驅使下的教育方式產生的“成功”只能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是不可取的。當然,孩子是需要嚴格管教的,年齡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立規矩、明是非。我反對棍棒教育,但懲戒是必需的。

  權威、民主的教育才是最科學的教育方式。一方面父母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樹立權威和威信,另一方面要對孩子理解和尊重,給他自由,好的教育是給孩子自由的教育。對孩子嚴格要求跟自由并不矛盾,權威不是專制,民主不是溺愛。根據國內外家庭教育研究的發現,孩子成才率最高的家庭是權威民主型的家庭,而不是專制家庭。

下一篇:幼兒家居安全8大防護措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讓孩子一輩子幸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环县| 土默特左旗| 漾濞| 太白县| 元江| 万州区| 同江市| 黄梅县| 孟连| 精河县| 公主岭市| 兴仁县| 马鞍山市| 卢湾区| 房产| 永丰县| 梨树县| 洪湖市| 南京市| 姚安县| 昭苏县| 南陵县| 江达县| 革吉县| 阿克| 诸暨市| 孟村| 东城区| 商南县| 隆子县| 堆龙德庆县| 德化县| 永德县| 荣昌县| 宝清县| 闸北区| 石泉县| 汶川县| 深州市| 阿尔山市| 于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