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當媽的都有這種感覺:孩子一喊“疼”,自己就心痛不已,恨不能以身代之。其實有些疼痛,是孩子生長發育期間特有的生理現象,根本無需用藥治療,家長也不必太過擔心——比如“生長疼”。
生長疼不是病
前幾天,鄭州市民李先生兩歲半的女兒,突然指著自己右腿膝蓋處說“疼”。李先生以為她在玩耍時碰傷了,看看卻又不紅不腫。隨后,類似的情況又發生了兩三次。“差不多都是晚上,女兒正睡著突然醒來,哭著說腿疼。”心疼不已的李先生帶著女兒趕到醫院,經過一番檢查后,醫生確認李先生的女兒是“生長疼”,沒有器質性病變。
“生長疼是兒童在生長發育期間特有的一種生理現象。”鄭州市骨科醫院小兒骨科主任宋相建說,像李先生女兒這樣的情況,他在門診上幾乎每天都能遇到好幾例,家長緊張得不得了。“其實這根本不是病,絕大多數人在生長發育期間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生長疼緣起骨骼發育過快
宋相建介紹,目前為止,為什么會出現“生長疼”在醫學界還沒有明確結論。不過有一點得到了醫生們的公認——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骨骼的生長速度要比周圍軟組織的生長速度快,骨骼周圍的肌肉、肌腱、神經受到牽拉,就會引起疼痛。
“生長疼其實是軟組織疼痛,不是骨頭疼,骨骼并沒有出現問題。”宋相建說,也有人認為,生長疼與孩子活動量大有關,劇烈活動后體內聚集大量酸性代謝物,引起軟組織疼痛。“男孩子出現生長疼的多于女孩,因為一般情況下男孩比女孩活動量大。”
3~12歲是生長發育高峰期,生長疼多發生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身上,尤以3~6歲的孩子為多。“當然,孩子開始發育的時間或早或晚,出現生長疼的時間也會相應提前或推遲。”宋相建說。生長疼的部位以膝關節周圍最常見,也有的孩子是踝關節、大腿前側或小腿前側疼痛。
生長疼與缺鈣無關,熱敷、按摩可緩解
很多家長一聽“生長疼”,就想當然地認為是缺鈣引起的。“其實,生長疼與鈣的攝入無關。”宋相建說,兒童在生長發育期間缺鈣,會引起佝僂病,而不是生長疼。
補鈣并不能解決生長疼的問題,宋相建建議,家長平時可給孩子多吃些富含維生素B、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果孩子實在疼得厲害,家長可以選擇用輕手法在疼痛局部按摩,或者熱敷,都可以減輕疼痛。”宋相建說,也可以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玩游戲,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好在生長疼的發作是間斷性的,發作幾次后就會消失,并不會持續很長時間。“雖然當時疼得比較厲害,但過去之后孩子就會恢復正常,不會影響平時正常的活動和生活。”宋相建同時提醒家長,如果孩子出現了生長疼,最好能控制一下孩子的運動量,在白天不要讓孩子太累,否則晚上入睡后容易發作。
莫把生長疼與其他疾病混淆
生長疼雖然是孩子在生長發育期間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孩子在這個階段容易出現的其他問題,也經常表現為與生長疼類似的疼痛。宋相建提醒家長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讓其他疾病“蒙混過關”。
“有些孩子對疼痛不敏感,有時候磕了碰了也不在意,但實際上已經受了傷。等孩子告訴家長的時候,已經是疼得比較厲害了。”宋相建建議,如果孩子說“疼”,家長不妨先問問孩子在玩耍時有沒有磕碰,看看關節活動是否正常,局部有沒有紅腫、按壓時是否疼痛,以此區分孩子的疼痛是否由外傷引起。
如果疼痛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家長就要警惕了。宋相建說,兒童多發病中有一種叫滑膜炎,也表現為關節疼痛,而且無明顯紅腫。但這種病會影響關節活動,孩子在走路時會感到疼痛,表現為一瘸一拐,醫學上稱為“跛行”。
此外,骨腫瘤早期、小兒白血病等,也會引起關節疼痛,易被誤認為生長疼。“但骨腫瘤早期或白血病引起的疼痛發作頻繁,而且持續時間長,并且會隨著時間推移,發作越來越頻繁。”宋相建說。他建議,如果孩子出現下肢關節周圍疼痛,家長最好帶孩子到正規醫院檢查,以排除其他器質性病變的可能性。商報記者 王惠叢 通訊員 海寧 李暉
下一篇:秋季兒童爛嘴角可服復合維B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喂藥別用“甜頭”哄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