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9月份,南京進入涼爽的秋季,晝夜溫差加大,氣候也變得干燥起來。最近在金陵晚報寶寶周刊群里,不少家長在討論因為這天氣變化大,寶寶都生病了,不知道秋天該如何照顧寶寶。金陵晚報記者聯系了南京市疾控中心的有關專家,請他們為我們的寶爸寶媽出謀劃策。專家表示,秋天到了,要預防細菌性痢疾、霍亂等腸道傳染病、細菌性食物中毒、瘧疾等蟲媒傳染病。寶寶的適應能力差,皮膚稚嫩,與成人相比需要更多的水分,容易出現口干舌燥、便秘等一系列“陰虛內熱”的征象。所以,專家提示,幼兒園的寶寶身體棒棒也是有訣竅的。
訣竅1
秋季,易出現皮膚干燥和體液丟失等癥候。由于小兒皮膚嬌嫩,呼吸頻率高,腎臟對尿液的濃縮功能差,所以通過皮膚、肺和腎臟丟失的水分會更多。
秋燥在小兒可以表現為鼻塞、口干、陣發性咳嗽,甚至發熱等一系列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也可以沒有發熱、咳嗽等癥狀,僅僅出現一些咽喉干燥、嘴唇干裂、鼻燥衄血、大便干燥等。此時,寶寶應該多喝白開水,不宜喝飲料。如果寶寶排斥白開水,可以試著喝些菊花茶、烏梅湯、金銀花露等。平時多給寶寶吃富含水分的應季水果。各種菜湯也是補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湯可以稀釋菜肴的鹽分,并保持寶寶體內水分平衡。
訣竅2
及時預防接種,防范冬春季節高發的傳染病。一般在注射疫苗后至少一個月,才能在寶寶體內產生抵抗傳染病的抗體。最先的是輪狀病毒疫苗,有條件的市民可為兒童接種輪狀病毒活疫苗予以有效預防。
訣竅3
中醫認為“寒涼傷脾”。即使體質好的寶寶也不能天天吃冷飲。除了限制冷飲以外,從冰箱拿出的飲料、酸奶最好放置在室溫下15分鐘后食用。
另外,家長首先要根據氣候的變化,及時給小兒增減衣服,夜間蓋好被子,防止受涼感冒。日常生活中,應防止小兒過度疲勞,保證充足的睡眠,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和耐受力。
訣竅4
孩子秋季“上火”是常有的事情,可多吃些含水分高的水果,如生蘿卜、梨、番茄、香蕉、百合等等;也可適當多飲開水、淡茶、豆漿、牛奶等飲品。要盡量少吃過咸、過甜,或者一些燒烤食品,以免引起陰津進一步耗竭,徒生內熱內燥。
刺激性食物應該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熱量過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熱性水果,如荔枝、桂圓、橘子等,也應盡量少吃。
訣竅5
9月由于晝夜溫差較大,小兒易著涼腸道抵抗力下降,容易導致輪狀病毒性感染引起腹瀉。因此5歲以下特別是3歲以內嬰幼兒,應注意防止著涼,以及特別注意食物、飲水衛生和食具的消毒。媽媽一定要把住“入口關”,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食品,定期給玩具和食具煮沸消毒。如果在幼兒園發現寶寶有腹瀉癥狀,應立即隔離治療并處理好糞便。
專家介紹,每年的9月是細菌性痢疾的高峰期,主要是通過糞——口途徑感染,同時也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高發期。
訣竅6
多給寶寶吃牛奶、豆制品、魚、肉等高蛋白飲食。多補充玉米、全麥面包、小米、黑米等五谷雜糧,以防秋季便秘。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如菠菜、蘿卜、胡蘿卜、芹菜、花菜等,也應增加。總之,要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做到平衡飲食,才能減少秋季發病。□通訊員 丁昊 金陵晚報記者 李花
下一篇:教你識破7大“護牙疑云”幫寶寶選對牙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給寶寶驅蟲,關鍵是切斷蟲卵來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