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瀅5歲的時候,事情的發生純屬偶然,而且很突然,正在看一科教片,有關懷孕生子一類的。瀅看見一孕婦喝水,以動畫形式顯示水由口腔蜿蜒直達胃部,她大驚。
“沒事的,是阿姨在喝水呢!”“喝水就喝水,干嗎有那么長的管子呀!”“媽媽我們回房間吧,我不想看了。”
我心想這有啥大不了的呢?沒舍得走開,只是哄哄她。可是她回到臥室很快又出來,說是一個人害怕。“你轉過身來不看,媽媽抱著你啊!”我說。小家伙沒忍住,過了一會兒又好奇地扭頭去看,赫然見到一孕婦在床上不停地輾轉反側,還是快進的鏡頭,瀅頓時驚恐萬狀地大叫起來。
哦,那旁白是一種低沉穩重的男低音,不帶感情地敘述著,在已然驚恐的氛圍下,真的是有點兒接近講鬼故事的音質了。縱然不舍,也趕緊把電視關了,把她帶回溫暖的床上去哄著。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瀅久久未能從這陰影中擺脫出來,這讓我對當初的掉以輕心后悔莫及。瀅爸說,小孩子記得什么?你別提醒她過幾天自然就忘了。
可是這是一個心思縝密、多愁善感的女孩兒啊,那一夜的恐懼在她心頭揮之不去,原本還說過要自己生一個的,結果她說:“媽媽我不敢生小孩了,我長大也不要生小孩了!”
任我百般勸解和開導都無效。她問:“媽媽,那小孩子是從哪里生出來的?”我總得消除她的疑慮吧,不能拒而不答吧?沒別的選擇,只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了。指著尿尿那兒,從這里出來的。
她不理解地叫起來:“啊?!小孩子那么大怎么出得來啊?!”“小孩子出生的時候很小,以后才慢慢長大的。”她更加大聲驚叫:“那上廁所的時候掉出來怎么辦啊?!”
“媽媽,我以后不生小孩可以嗎?”收效甚微!沒法子,讓時間去治療吧!兩三個月過去了,瀅只是念叨的次數少了些,可是絕對沒忘記。苦思冥想謀良策,還是輕輕地揭開那未愈的傷口,讓時間回放到掀起波浪的那一個夜晚。
我小心翼翼地詢問:“到底是什么讓你那么害怕呢?”“哦,最可怕的、最想不通的就是那個大肚子阿姨干嗎拼命地翻身啊?!”“瀅,媽媽今天跟單位的阿姨說起來,原來那晚的電視她們也看了。那天你太吵,媽媽沒看清楚,那個大肚子阿姨喝了不好的東西,所以肚子疼了。前面不是放她喝了水嗎?她要沒喝的話就沒事的了。”
瀅有些釋然了,如釋重負地露出笑顏,不怕了。打心底里吁出一口長氣:陰影趕走了!不過,還是有一點兒后遺癥的,打那以后,瀅一直都聽不得那種低沉的男低音,什么探索、揭秘之類的節目,我要看可以,但,必須看無聲的!
童年陰影來自養育方式
神經科學學家邁克爾·米尼教授(Michael Meaney)在研究嬰兒時期受到母親的愛撫對成年后心理與行為的影響時,有一個有趣的實驗。
母鼠在給幼鼠哺乳時,有時會弓起后背,舔舐愛撫懷中的小家伙,可是這種“慈愛”行為的頻繁程度卻因母鼠而異。科學家們發現,得到母親愛撫較少的那些老鼠,長大以后往往對陌生環境充滿警懼;相反,“母愛泛濫”的母親更容易養育出天不怕地不怕的后代。
更加有趣的是,如果把不那么慣于愛撫的母鼠所生的幼鼠偷偷放到頻繁愛撫的母鼠身邊,這些幼鼠長大之后,行為舉止也與它們養母的子女一樣,大多顯得無畏而富于探索精神。這就說明,并非是“冷淡”的母親把怯懦的基因傳給了后代,而是由于子女在幼年時期所受到的養育方式不同,才導致了成年之后行為的差異。
下一篇:媽媽不要偷偷離開你的孩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有“宅娃”家長怎么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