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xml:namespace prefix o />
第二篇 真實與虛假
應該永遠說真話嗎?
人們總是說“要講真話”,又說“撒謊很不好”,如果我們說謊,“就會受到懲罰”。既然如此,提出一個是否應該永遠說真話的問題,這不是太奇怪了嗎?是的,在說真話還是撒謊之間,我們應該講真話,這是毫無疑問的。
然而事實上,如果你細心地觀察周圍發生的一切,就會發現問題并不這么簡單。 “真”和“假”并不總是涇渭分明的。在生活中,它們常常混在一起。
第一次和兒子玩多米諾骨牌,為了鼓勵孩子,爸爸故意讓兒子贏。爸爸是假裝輸掉的,可兒子并不知道。
為了讓學生安靜下來,老師會瞪大眼睛。其實她并沒有生氣,只是做出生氣的樣子,但是學生們以為老師真的發火了。
一位足球運動員在草坪上打滾,目的是讓大家相信他被踢傷了。但事實上,他只是自己把腳崴了一下。這樣一來,他就可以趁機休息一會兒。
瑞樂假裝肚子痛,這樣他就可以不用吃他討厭的苦苣了。
當可麗娜講述她滑雪摔倒的時候,故意加了一些不太真實的細節。她說她翻了三個跟頭,從坡上一直滾到坡下,兩只雪橇也不知飛到哪里去了,所有的人都看著她。這樣一講,她的故事就顯得更加生動有趣。她把真的事實和假的想象攪在一起了。
這些并不是真正的謊言,它們看起來更像是游戲。每個人都會將真的和假的混在一起。不過,要想找到一個好的真假混合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我向你發誓,我說的都是假的!
<?xml:namespace prefix v />
伊莎貝拉躲在自己的房間,哭著在床上縮成一團。她非常悲傷,想從地球上消失,因為她覺得自己又丑、又胖、又笨。
這都是因為她的哥哥說她的大腦只有豆子那么丁點兒大, 屁股肥大,腿像廣場上的木樁那么粗壯,還說她長了一副搬運工人的肩膀、拳擊手的鼻子和一對豬眼睛。
媽媽下班回來,看到伊莎貝拉滿臉淚水,問她是怎么回事。她就對媽媽講了哥哥說的那些話。
正在這個時候,哥哥回來了,他一邊笑一邊說:“別再演戲了,我說的都不是真的。你知道我從不覺得你難看,也不覺得你又胖又笨。我說的那些都是假話,說著玩的,只是為了惹你生氣。我向你發誓!”
太晚了。伊莎貝拉已經對哥哥的話信以為真了。雖然現在他保證這一切都是假話,卻已無法挽回。她實實在在地為這些話悲傷不已。
事實上,假裝嘲笑仍然是嘲笑。 假裝使壞,也仍然是使壞。 “假裝”好像是一種化裝或是一個面具。在面具之下,我們自以為可以為所欲為,因為沒有人能夠認得出我們。同樣,在“假的”的背后,我們覺得可以任意胡來,因為事后我們總可以辯稱那些所作所為并不是真的。 在“假裝”的背后,我們肆無忌憚地說出一些會嚴重傷害別人的話,僅僅因為這些是假的。因此,我們心安理得,有恃無恐。 “假裝”的威力巨大,它會傷害別人。不是“假”的傷害,而是真正的。
動物是不會說謊的
動物不會撒謊。一只狗,它不會為了嚇唬主人,讓他相信院外有小偷而狂吠。如果它叫,說明確實是有人來了。如果它露出尖利的牙齒,則真的是為了嚇跑小偷,而不是為了擺擺樣子。如果一只狗在沙發上撒了一泡尿,它不會把這賴在別人頭上,不會為了避免主人的怒斥而謊稱是寶寶尿濕了沙發。
這并不是因為動物明白要講真話這個道理,不是的。它們不說謊,僅僅是因為它們不會說話。動物缺少一樣東西,而這件東西只有人類才擁有,那就是通過話語進行溝通。 借助詞語,人們交換信息,交流情感和思想。通常來說,詞語是用來說真話的。
語言,是用來講真話的
所有的人都會自然而然地假定別人說的是真話。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會去聽別人講話。假如我們完全以為語言是用來撒謊的,那誰也用不著聽誰的了。 所以說,撒謊是對語言的一種褻瀆。
撒謊背叛了一個原則:在我們用語言表達的時候,就是為了說出事物的真相。說話,就像是我們對別人許下了一個諾言,保證我們講的都是真話。所有的人都知道,遵守諾言對于我們是多么的重要!
上一頁1 下一頁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