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幼兒園中有這樣一群“乖孩子”,他們聰明、接受知識快、自理能力強、乖巧、聽話;他們常常成為老師的小幫手,如當小組長、做值日生等,受老師表揚是家常便飯;他們也是孩子們關注的中心,常常走到哪里都有幾個小跟班。很多家長都很羨慕家里有這樣一個“乖孩子”,帶起來省心,不過乖孩子的另一面你關注到了嗎?作為老師,我留意到了乖孩子的不快樂——
我的觀察:“乖孩子”的種種不快樂
1. 抗挫折力弱
阿可是班里很乖巧的孩子,有一次和別的小朋友玩數字積木,有幾次他都擺錯了,一起玩的小朋友說“你錯了,你錯了”,阿可聽到后非常憤怒,舉起拳頭,朝著那個小朋友大叫起來:“誰讓你管!”
2.在意結果
幼兒園里常常玩“搶椅子”游戲。這是一個很傳統的游戲,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歡玩,反而是平時樂于舉手、積極參與講故事、喜歡表演的孩子們都不喜歡玩,比如聰聰,我發現他玩的時候,神情非常緊張,臉部表情嚴肅。游戲結束后,我請孩子們在心情角選擇自己的心情卡,大部分孩子選擇“高興”,但聰聰則選擇了“不高興”。我問聰聰,為什么不高興,聰聰說不想輸,所以玩的時候太緊張了,生怕得不到最后的冠軍。
3. 隱藏情緒
班級里設立了心情角,孩子們每天來園之后,會選擇代表自已感受的心情卡插在自已的名字下。我發現,自設置心情角以來,這些“乖孩子”每天都是選擇“高興”的心情卡。有一天, 我看到,筆筆明顯心情沮喪地走進教室,但在選擇心情卡時,猶豫了一會兒,取了張“高興”。
類似這樣的例子我還可以舉出很多,“乖孩子”的頭銜似乎成了有些孩子的負擔,他們為了保住這個稱號,總是要表現好,有負面情緒也不輕易發泄,結果稍有挫折,就很敏感、脆弱。為什么會這樣呢,根據我的觀察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發展上的特點
“乖孩子”自我優越感強、自尊心強,很敏感,在幼兒園為了得到表揚,為了保持“乖孩子”的頭銜,活動中爭強好勝,喜歡處于領導地位,但當優越感被打破時,常常無所適從,情緒低落,表現為任性,發脾氣,不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
2.精神環境的影響
精神環境是一種心理氛圍,它直接作用于孩子的情緒系統,在幼兒園,老師是孩子精神環境的重要因素,老師的喜歡與否、表揚或批評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這些“乖孩子”,更是在乎老師的態度,關注老師的評價,所以“乖孩子”往往以成人的要求來約束自己,在活動過程中往往以活動的成敗作為自己成為“乖孩子”的標準,比一般的孩子更注重、更在意結果,心理壓力比較大,這也就是為什么在玩“搶椅子”游戲中不能體驗到活動過程帶給他們的快樂。
3.缺乏情緒表達技巧
“乖孩子”自控能力強、聽話,但這只是相對的,孩子終歸是孩子,有些負面的情緒一直壓抑著、克制著,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也需要釋放,但在釋放時,表現得更激烈、時間更長,原因就在于孩子不能認同自己的情緒并用合適的方式表達、宣泄出來。
我的思考:別讓“做一個乖孩子”成為孩子的負擔
1.謹慎使用各種各樣的獎勵物
獎勵是幼兒園經常運用的教育方式,有物質獎勵,如糖果、玩大型玩具、小貼紙,也有精神強化,如:口頭贊美、擁抱、肯定。這些都是孩子看重的,從老師的角度來說,也是一種簡單易行且效果顯著的鼓勵方法。限于篇幅,我們不能深入探討獎勵作為教育手段的優與劣,但有一點要注意,在“乖孩子”身上要適當減少獎勵強化物,特別是物質獎勵,之前孩子看重結果,看重大人的評價的案例已經說明了這一點。平常在表揚、肯定孩子時,多就事論事,比如“謝謝你剛才幫老師分玩具”,少用“乖孩子”這樣的標簽式的評價。
2.教孩子真實面對自己情緒比要求孩子“乖”更重要
有些“乖孩子”時時刻刻都要求自己表現好,以至于認為高興、快樂才是好的,生氣、難受是不好的,是需要掩飾的,或者說他以為大人是這么想的,所以他才會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當我注意到“乖孩子”總是選擇“高興”心情卡后,我采取了現身說法的方式,第一天,我放了一張“高興”的心情卡在我的名字下,第二天,放了張“緊張”的心情卡,第三天,放了張“憤怒”的心情卡,我的舉動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孩子們都在悄悄議論。最后,我與孩子們討論,我為什么會這樣選擇,讓他們理解不管小孩還是大人都是有情緒,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不要覺得自己是“乖孩子”就把自己的真實情緒隱藏起來,當有了不開心的情緒后,要說出來。
3.給孩子留一點空間
孩子的種種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教育者塑造出來的,如果老師總是安排某幾個孩子做老師的小助手,請表現活躍、反應快的孩子回答問題,表揚特定的那幾個孩子,自然會讓“乖孩子”產生優勢心理。大家都知道一旦進入小學教育,競爭是多么激烈,所以我們至少在幼兒園階段提供空間,讓孩子感受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特點,比如我的畫畫得好,但他跑步比較快,懂得從多角度去欣賞和肯定自己,給孩子留下一點自主發展的空間。
(缺作者簡介)
編后記:
讀完夏老師的文章,編者不禁感嘆,我們平時隨口說的“我們家的孩子一向很乖”給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壓力。這么小的孩子他會很自然地討好、取悅他愛的人,比如老師比如爸爸媽媽,這不是孩子的問題,但如果我們利用這一點,讓孩子聽話,讓孩子便于管教,會將孩子引向何方?從輸不起、聽不得批評到壓抑、隱瞞自己的真實感受,無法接受真實的自己,當“乖小孩”的代價是不是太大了呢?文/浙江寧波市鎮海石化海達幼兒園 夏文君
下一篇:電報“竊聽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你的孩子“會”玩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