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養孩子象種樹!
我們知道,人不象許多動物那樣一生下來就能靠本能生活,人必須經過漫長的成熟期,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成熟期或準備期有逐漸延長的趨勢。人類必須學習前輩的經驗,需要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學習是兒童成長的最重要環節,學習的重要性無論如何強調都是不過分的。因此,表2顯示的結果,即父母都非常重視、強調學習,是很正常的。
但是,我們要說,學習最終是孩子自己的學習,如果經常在孩子耳邊嘮叨學習的事,讓孩子覺得似乎學習成了家長的事,反而就會事與愿違。
試想家長自己在單位上班,如果你的領導經常提醒你一些事情,而這些東西是你早已心知肚明的,但是領導還是要天天提醒你,并且很具體地告訴你怎么做,此后還要嚴格地監督你。在這樣的領導手下不出幾個星期,你不是要求換工作,就是喪失工作的主動性,變得得過且過。
對你的能力不信任、經常在你耳邊的嘮叨的領導會讓你失去工作的積極性;放手讓你自己去做、并隨時給你支持的領導會讓你充滿工作熱情。
同時,我們還要說,學習不僅僅是文化課的學習,而是一種全方位的學習,孩子們需要了解父母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需要了解、學會對成人生活必須的品質,而這是僅僅的學校學習所不能滿足的,所以家長最應該跟孩子們談論的是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并找出時間和孩子們一起做一些事情,讓孩子們了解、體驗成人生活中的必需的品質和成人必須肩負的責任。但是,在這次親子話題調查中,家長與孩子在這方面的交流卻是個零。
經常跟你分享自己工作的經驗與體會的領導會提高你的工作能力。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我們的解釋就是父母的自我中心。家長自己在經過了三、四十年生活后,他們已具有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他們站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知道文化課學習的重要性,知道知識對幸福生活的重要性。但是家長們忘了站在孩子們自己的角度上看看孩子需要什么。
孩子們也需要幸福的生活,他們需要做事的自主性,需要證明自己的能力,需要別人尤其是家長的重視與肯定,需要了解生活的真蒂,體會得到知識的樂趣,更需要有人與他們討論、分析、分享成長中的煩惱與喜悅等等。
對于上述所有這些需要,學校的學習只是滿足的一種途徑。如果孩子愿意學習,不是被迫地學習,他會體驗到學習的自主性;如果他學習成績很好,那么他的能力得到證實;家長和教師因他學習好而更重視他,他得到了尊重;他愿意跟家長談論學習的事,而家長又愿意跟他交流,那么他就體會到交流的快樂,吸取了成人的經驗。
上述那樣表現的孩子,無疑幸福的,但是,就是這樣的孩子,文化課的學習也不是一切,他們也需要了解生活的其他方面,他們也需要學習其它的東西,何況那些沒有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的孩子呢?
所以成功的家庭教育,家長都應從孩子本身感興趣的問題著手,讓孩子知道自己是生活的主人,培養他對自己能力的自信,讓他了解成人生活中的責任,讓他知道堅持、勤勞等美德的價值,讓他體會經過努力而取得成功的樂趣,讓他體驗到家長對他的重視,讓孩子自己逐漸認識到文化課學習對生活的切身價值,這才是一種成功的教育,這也是一種對兒童需要的重視與滿足,而不是一廂情愿地把自己看法灌輸給孩子,就學習論學習。
想取得好收成的農民都知道,作物的成長需要多種營養成分,聰明的家長也都明白,孩子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他們的成長需要多種體驗和知識。只要家長擺脫了自我中心,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認真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因需引導,因材施教,那么他們就不僅能保證孩子目前的幸福,而且還會孩子將來的成功打下基礎。
作者:王文忠
下一篇:我在網絡上失戀了,怎么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三談“笨鳥先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