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長沙晚報》報道,同升湖國際實驗學校組織30名企業老板、董事長的孩子,從湖北宜昌步行700多公里,途經9個縣市,圓滿完成了“磨礪訓練”,平安歸來。在這些學生中,最小的才12歲,最大的也不過16歲。
我認為這種“磨礪訓練”很好,堪稱“吃苦耐勞”教育的典范。同升湖學校這樣做,給其他學校作出了表率。
現在的學校教育,不能只注重考試分數,不能只看學習成績,不應該把學生培養成只會考試的機器,而應該把他們培養得思維健全,人格健全,反應敏捷,行動敏捷。
學校教育,一切應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循循善誘,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能力、興趣,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健康的發展,任何一方面的教育,都不能偏廢,特別是“吃苦耐勞”教育。
這種教育理念,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經被提出來,由于種種原因,在百年后的今天,還依然沒有得到真正應用和實施,這不能說不是一種“悲哀”。
學校教育,應該教會學生“先做人,后成才”。然而,現在的學校教育,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本末倒置,只看學生的考試分數。只要學生的考試分數高,就一好百好,不注重學生們的思想品德和其他習慣養成、做人做事方面的教育。
加上現在的中國家庭教育也有問題。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中,享受著祖輩、父輩多方面的關心呵護,更多的是四個老人加上父母共六人的疼愛。好吃的,由孩子先吃;好玩的,由孩子先玩。孩子們還不知足,養成了獨生子女的以我為中心,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唯我獨尊,造成了孩子們的嬌生慣養,獨斷專橫,挑穿挑食,“吃獨食”等不良習慣。長輩們過分的溺愛,讓他們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里,什麼事都不干,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學校里,又是只關心學習成績,雖說學校里一周有兩節體育課,他們也不好好上,跑步剛開始,就有人脫離隊列,改成步行,自甘落后,毫無吃苦耐勞精神可言,回家還要向父母叫苦,向父母撒嬌——“唉,今天體育課,累死我了!”還沒有吃什么苦,就讓父母們心疼得不得了,一個勁兒地安慰他們。
孩子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只有從小讓他們多經受一些挫折教育、失敗教育、“吃苦耐勞”教育,他們的心靈才會有足夠的承受能力,來接受社會的各種挑戰。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擔當得起更大的責任,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因此,苦難教育,對于孩子們來說,是必需的。學校教育上不了這一課,家庭教育也應該給他們補上。
下一篇:如何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能自由地遵守各種紀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