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農歷大年初一,鄭菲菲一覺醒來,發現枕邊多了一抹紅色——一個折疊著的紅包。打開一看,是一張寫滿字的紅紙:“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學問藏之身,身在則有余。勉之。”蒼勁有力的書法,菲菲看出是爺爺的字。她激動地說:“前幾天就跟家人說,今年我不要壓歲錢了,你們送幾句祝福就好了。沒想到,爺爺還真的寫了。”這種“不討壓歲錢,只要壓歲言”的新風,在一些家庭悄然流行。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是時下春節人們拜年的一種通行做法。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要準備一些大大小小的紅包,派送給拜年來的親朋好友的晚輩們。鞠躬也好,磕頭也罷,總之是小孩子心滿意足地從笑瞇瞇的長輩手里接過“壓歲錢”,一“花”了之。
一個紅包,花了也就花了。沒有人在消費的時候,再去回想手中這些錢到底是誰給的。“壓歲錢”也就不過是單純的金錢而已,既沒有壓“祟”,也沒有避“邪”。當然,我們也不可能守著長輩的“壓歲錢”不花,把自己變成回憶中的潑留西金。如何讓“錢”味少些,“年”味濃些,在春節的時候,可以領受到一些有益的教誨甚至受用終生的“壓歲錢”,才是癥結的所在。
“壓歲言”的出現,給這個傳統的“壓歲錢”帶來了新的亮點。一輩子看慣了滄海桑田,具有豐富人生閱歷的長輩、老人,他們贈予晚輩的不單單只是一句話,而是他們人生的總結和精華。或許,他們的一句總結可以讓晚輩后生少走很多的彎路,在迷航的時候或者可以作為人生之路的一盞明燈,是能讓我們享用一輩子的寶貴精神財富。
在我們繼承前人創造的物質文明的同時,我們更渴望讓他們手中的精神文明薪火相傳。有時候,簡單的一句話就可以點破迷津。當我們的前輩把他們的人生閱歷凝結為精神動力贈予我們的時候,不知不覺間,我們正在精神的回歸路上走出了堅實的一步。
一個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乃至普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能指望著一蹴而就。或許,在新生力量的成長過程中還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風言冷語,受到傳統勢力的歧視和打壓。這時候,就需要更多的有識之士勇敢地站出來,用自己的親身行動來支持鼓勵,眾人攜手,讓這株小苗長成參天大樹。
不做陽春白雪的曲高和寡,去做從者如云的萬人響應。在一個不斷成熟的理性社會里,“壓歲言”取代“壓歲錢”成為春節的一道風景,“壓歲言”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報道:孩子壓歲錢沒收還是放權
兒童壓歲錢的管理與使用
讓孩子從壓歲錢里學理財
鼓勵孩子用壓歲錢購書
教會孩子怎樣打理壓歲錢
下一篇:分享愉快的德國之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心懷愛與敬畏陪伴孩子成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