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跟“犟”孩子過招——
周末,歪歪爸帶歪歪去滑雪了,因為歪歪迷上了電視轉播的大冬會特技滑雪,他倆是興沖沖走的,氣鼓鼓回來的。臨走的時候,歪歪爸一再說要戴帽子和手套,可是到了滑雪場,歪歪還是一身“輕松”,滑雪場的溫度比外面低很多,歪歪的手都凍紅了,歪歪爸問起來,歪歪還強詞奪理:“羽絨服上的帽子就可以了,手套根本不用,因為手可以縮進袖子里……”聽了歪歪的話,歪歪爸氣不打一處來。一進小區大門,正好看見老鄰居,歪歪爸又開始訴苦了——
歪歪爸:我讓他干什么,他非不干什么,讓他“洗手準備吃飯”他一定會當沒聽見,眼看著天快下雨了,讓他帶傘,他偏不帶,結果下學時淋著雨了……唉!就這么“犟”,弄得我要天天和他過招。
精豆媽:我有個體會,每次做好飯后,如果我站在廚房門口對著在房間里玩得正高興的精豆大叫:“過來洗手準備吃飯。”一般精豆都當沒聽見;如果我走過去,輕輕把精豆拉出房間,再跟她說,她立刻乖乖去洗手了。
乖乖媽:精豆媽說得沒錯,如果需要孩子按指令去做什么,媽媽最好讓孩子先放下手中的事情,然后把孩子帶到相對安靜的地方,再跟他說話。
精豆媽:還可以走到孩子身邊,輕輕拍拍孩子的肩,叫他的名字,當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家長這里時,再開始說要孩子做的事。
乖乖媽:這樣做,不僅讓孩子將注意力轉移到談話的內容上,而且培養了孩子在和他人談話時,要注意禮節。
精豆媽:沒看出來,歪歪還真是個有主見的孩子。
歪歪爸:這不叫有主見吧。我明白你倆喋喋不休的意思了,看來我又錯了。
精豆媽: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跟這種“犟”孩子交鋒,要講究招式、套路,你得讓他心服口服。
乖乖媽:家長可以將錯就錯,讓孩子自己吃點苦頭。其實,歪歪肯定從這次經歷中得到教訓了,他不說出來,是為了虛榮心而硬挺著。許多父母喜歡在事前千方百計地避免讓孩子犯錯,結果妨礙了孩子成長,還弄得家長孩子都不高興。
精豆媽:即使發現孩子錯了,也不要在孩子跟前嘮嘮叨叨,讓孩子討厭不說,還降低家長在他心目中的威信。
乖乖媽:是啊,當孩子已經親身感受了自己選擇帶來的痛苦,他心里早就整理過從中應獲得的教訓或者經驗,家長再多說就是多余了。
精豆媽:歪歪爸的教育標準要變,最好把“聽話”、“不聽話”、“乖”等詞匯自覺剔除。
乖乖媽:父母不應該認為孩子的服從是一種了不起的美德,更不應該用這種意識影響孩子——只要順從父母的意志就值得表揚。許多家長都喜歡用“聽話”來表揚孩子,我知道歪歪爸表揚歪歪就會說一句:“你這么快就把作業寫完了,真聽話。”建議歪歪爸這樣說:“你這么快就把作業寫完了,效率真高。”
精豆媽:“勇敢”、“有信心”、“想像力豐富”、“思考得很深入”這些話的作用都比單單一個“聽話”大。
歪歪爸:夸孩子沒有錯,可孩子就是跟你頂著干,正確的建議也不聽,那該怎么辦?
乖乖媽:先記住一條,不要依靠父母的權威對孩子進行壓制。這個時候,父母要做的是先冷靜下來,如果在孩子面前難以冷靜,請離開。然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這樣三個問題:“孩子是不是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了自己難以應付的事,造成情緒失控?家長是不是做了令孩子反感的事情,或者說話方式有問題?孩子雖然態度不好,但孩子的話是否有道理?”
精豆媽:沒這么復雜,直接對孩子說:“我不喜歡你說話的態度,你對著我強詞奪理,太沒有禮貌了,什么話都可以好好說,只要你有道理,我會理解的。”
乖乖媽:無論對錯,要重視孩子說的話,如果孩子發現爸爸媽媽十分重視自己說的話,那么孩子也會很愿意聽父母說話。當乖乖跟我說話時,我會看著她的眼睛,聽她說的每個字,而且在她說完時復述她的話或者提一些相關問題,這樣孩子也會明白,“媽媽是在認真聽我說話”。
精豆媽:我倒覺得,有一定主見的孩子,雖然有時候會讓人感覺有點自行其是,但是,通常比事事“乖”的孩子走得更遠。
乖乖媽:對,如果發現孩子對父母的話已經是說一不二,并且很多該由他自己面對的問題也都是交給父母,這時候就應該馬上意識到:孩子是否太過聽話了。
下一篇:孩子亂買東西家長巧應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打氣”還是“泄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