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有一位朋友的孩子英文水平很高,早在5歲時,發音就已經很扎實,而且閱讀能力大概達到了美國小學三年級的水平。據這位朋友傳授經驗,讓孩子從2歲就開始學英文,每天車上只聽英文歌,影片只看英文版。等孩子滿4歲開始上幼兒園后,仍然堅持每周兩次的英文家教。就這樣,她家孩子的中文、英文溝通都沒問題,甚至還會簡單的日文會話,一點都沒有語言混淆的情形,從小就充分展現了很高的語言天分。
善用群體力量,成效事半功倍
其實,有關專家早就已經通過研究證明,孩子在7歲以前日常練習的語言都有可能成為母語。以那個孩子的進展來看,她將來可以自由運用的語言有3種,連她弟弟的英文程度都令人刮目相看,雖然只有4歲大,但已經可以輕松閱讀美國小學一年級程度的課外讀物。
不過,這位朋友每天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和精神,可不是一般的多。除了上述所提到的課程之外,她還會定時選購一些優良中文圖書,在睡前念給孩子聽,也會在假日安排許多戶外活動,而不是讓孩子的生活只有學習。比如全家人會四處去游玩,到鄉下去尋找昆蟲,爸爸還會教導孩子用木棍抓蟬,抓到蟬的那一刻要先閃開(因為蟬受到驚嚇時會尿尿)等。看,這位朋友的教養就挺有想法,壓根兒不分你的孩子、我的孩子,只是運用家族的群體力量,一起帶大一群年齡不同的孩子,平時彼此之間多多交流經驗,在遇到問題時不但可互相幫忙,連外援的力量也變多了,這樣孩子的成長就更容易、也更順利。
家人朋友協助,成為堅強后援
以這位朋友的孩子為例來說,許多工作忙碌的家長,最難做到的就是陪讀與陪伴。但他們會利用周圍群體的力量來彌補這一方面的不足。再加上又為孩子安排了許多群體活動,制造了實際的人際互動機會,所以,不但在無形中讓孩子累積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患上文明病的幾率也相對減少。
這就是回歸到古老智慧的部落學習法。在非洲有句諺語:“孩子的成長,需要整個部落一起來撫養。”在管教對象增多的同時,孩子尋求協助和情緒抒發的渠道也增加了不少。
但是,再看看我們目前的社會狀況,許多家庭逐漸走向孤島化,與親戚朋友之間的互動機會是少之又少。其實,很多家庭的大人都各有所長,完全可以互相教導對方的孩子,但是,現在很多家庭只是因為孩子一起上課而變成朋友,如果其中一個家庭的孩子不再上課,那么這個家庭很可能就此與其他人家斷了聯絡。也有些孩子的家長們,在孩子同班時還經常往來,可是一分班就難得再見面。
現代社會與人口結構的改變,小家庭增加,孩子又生得少,如果與親戚朋友或鄰居的互動比較少,關系淡薄,那么就減少了孩子橫向的學習經驗。另外,家長因為擔心孩子的安危而拼命告誡孩子少跟陌生人接觸,只會消極防范,卻沒有積極教導孩子該如何自我保護。
部落式學習法,現代新潮流
曾經讀過一篇關于幼兒教育的文章,讓我感觸良多。文中提到了如何分別利用家族、朋友、鄰居和學校等4大現代部落的力量教養孩子,而且建議了4種建構家庭人脈的方式。這4種方法都告訴我們:教養這件事無法速成,重點也不在于花費多少金錢,而在于家長是否把教養視為一種事業,并投注大量的心力在里面。
部落1:家族
家族成員之間要互相幫忙,前文我所提到的朋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在家庭結構單薄化的現代社會,要執行起來確實比較困難。但我認為,這里指的“家族”不一定要是大家族,只要有心,兩個小家族就可成為相依為命的部落。
部落2:朋友
第2種是指和好友易子而教,多和好友的家庭聚餐或出游,讓彼此的孩子玩在一起、互相競爭、互相幫忙。有時父母說的話不夠分量或語氣太重時,孩子會聽不進去,而且導致親子關系緊張,此時也可請朋友代為開導孩子。
部落3:鄰居
第3種是搬家到優質社區,和鄰里居民一同教養孩子。如果能充分發揮社區功能,不但能提供孩子日常的活動場所,就連上才藝班的錢都可以省下來了。
部落4:學校
第4種學校部落,除了家長會等現成的社團外,家長還可自行組成讀書會等志同道合的組織,共同給孩子提供某些輔導和教育,這也是一種替代學校部落的方式。
下一篇:創造性的“對付”孩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過度表現的“五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