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大熊貓和小熊貓、大蘋果和小蘋果……現在的“親子裝”非常流行。傳統文化講究“父父子子”,意即家長跟孩子之間是“上對下”的關系;而現代社會里的父母越來越多地希望和孩子“做朋友”,身著親子裝,仿佛就是這群父母無形中對親子關系的宣言:認為該和孩子做朋友,甚至沒大沒小都沒問題。親子之間的關系究竟怎樣最健康呢?
現狀:親子關系很多樣
朋友型:沒大沒小
家庭成員:媽媽王海玲(29歲,幼兒園老師);寶寶子琛(4歲,幼兒園中班)
親子關系:朋友式
琛琛今年四歲,幼兒園讀中班,讀的正是海玲工作的幼兒園。由于這種便利,海玲每天早上帶著琛琛上班兼上學,母女倆幾乎每天都形影不離。
談起和女兒的關系,海玲,說:“我們倆啊就是沒大沒小,比好朋友還好呢,我看整個就是‘同學關系’。”
海玲說,每天早上她和女兒一起整理書包,手拉手上學,只是進到不同的教室。課間時,她偶爾還可以給琛琛送點好吃的,晚上又一起回家。老公說她和女兒就像姐倆,不像母女。海玲的朋友們也都有這種感覺。“現在不都提倡跟孩子做朋友嗎?”海玲說。
師生型:嚴格要求培養自立
家庭成員:爸爸藍國營(35歲,網站總監);寶寶東東(6歲,小學一年級)
親子關系:師生式
作為一家網站的運營總監,藍國營平時的工作很忙,回到家里,兒子東東多半已經睡覺了。只有周末可以一家人出去逛逛玩玩,國營把這個叫做他和兒子的“親子時間”。
一次,東東把風箏弄到了樹枝上,讓爸爸幫忙拿下來,國營卻一本正經地對兒子說:“你自己想想辦法?”東東想不到該怎么弄,快哭了。“我和東東媽都商量好了,只要是兒子能做的事,一定要他自己做;他不能做的事也盡量鍛煉著去做。這樣才能讓孩子養成自立自強的習慣。”藍先生說。
專家:把握好親子間的最佳距離
很多年輕父母都以能成為孩子的朋友而自豪,也因此覺得自己是更加合格的家長。而對孩子采取“嚴師出高徒”態度的家長則認為“必須讓孩子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學會成長。”究竟怎樣的親子關系才是專家倡導的健康關系呢?
朋友型:孩子易成為心理“孤兒”
對策:保持適度的權威感
黃京穗(專業親子顧問):我們經常提倡父母要與孩子做朋友,很多父母也的確在這樣做。一些母親陪女兒逛街,甚至選擇與女兒相同風格的衣服,這樣的母女關系看似是很好的朋友關系。但事實上,和孩子過于親近,會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令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無法體會真正意義上的親子關系,成為心理上的“孤兒”。
親子關系中,家長的角色和示范作用更為重要。家長應該給孩子可信任和被保護的感覺,也就是說家長是掌握孩子心理、生理成長的主舵手。家長要在孩子面前擺正自己的位置,保持適度的權威感,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師生型:可能失去最珍貴的愛
對策:給孩子愛、尊重和自由
黃京穗:既然“沒大沒小”的“朋友式”關系并不理想,那么家長是不是扮演好“老師”一樣的權威角色就夠了呢?其實,這樣的觀點就走向了親子關系的另一個極端。父母最應該給孩子的東西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愛、尊重和自由。“朋友式”的關系中,尊重和自由得到了體現;“師生”關系中,家長的權威得到了體現。然而無論何時,父母給孩子以愛的體驗是最為重要的。單純地重視權威感,卻可能失去親子雙方最珍貴的東西,因此“權威感”的建立也要講究方法。 文/三三
下一篇:父母要懂得理性地愛孩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做飯父母竟如此幸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