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做爸爸的認為媽媽對孩子太嚴格,而媽媽認為爸爸對孩子太心軟。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在管教孩子方面,夫妻之間的偶爾爭執是很自然的。“我們都從自己的父母那里繼承了不同的關于撫養孩子長大成人的哲學。”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高特曼博士這樣說。下面這些建議會對各位父母有所幫助:
夫妻雙方教育孩子的方式不一樣沒有關系。你和另一半對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式,而孩子恰恰可以從中受益。看到你們對問題有爭論,孩子會學會用不同的觀點看問題。
夫妻雙方觀點不同不要緊,但管教孩子時雙方一定要達成統一戰線。盡管父母雙方對教育孩子有不同的方式是健康有益的,但是不要把雙方明顯的沖突表現出來。在孩子面前爭論如何管教孩子,這只會強迫孩子在父母雙方中做出選擇。對此,高特曼博士告訴我們:“兒童傾向于將父母婚姻中的爭執歸咎在自己身上。”對于需要馬上解決的問題,比如孩子該睡覺了或者孩子們在打架,夫妻之間盡量事先商量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找到雙方能夠接受的妥協方式。不必等出了問題,夫妻之間再爭論不休。有時候,妥協意味著你同意在一些事情上按照另一半的方法解決。孩子需要得到信息僅僅是父母雙方都支持這樣的決定。還有一種方法,你和另一半之間可以把彼此的責任進行區分,例如媽媽負責監督孩子完成作業,爸爸負責監督孩子吃飯和睡覺的時間。
下面這些國外案例,都是父母之間在管教孩子意見有分歧時,采取的一些比較成功的做法。
朱利耶·哈梅爾(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弄清你要對付的是什么問題。
當我們在管教孩子方面出現意見分歧的時候,我們便會冷靜地坐下來,將各自認為孩子最讓人頭疼的3件事寫在紙上,諸如孩子們打架、跳到家具上、在家里大喊大叫等。等到各自寫完后,我們就會把孩子的其他行為(當然,除了那些會讓孩子處于危險的行為)暫時放在一邊,然后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些最讓我們感到頭疼的事件上。
當我們發現有針對性地管教孩子后,孩子便不會覺得父母總是嘮嘮叨叨,而且孩子也不會再對我們的管教充耳不聞。這樣一來,我們夫妻兩人管教孩子的目的達到了,當孩子出現其他問題時,我們還是按照這樣的方式來解決,漸漸地,我們也達成了共識。
克利辛·歐馳(來自加拿大)——暫時回避一下。
在管教孩子方面與愛人的方式不一致的時候,尤其是我快要發脾氣的時候,我便會選擇暫時回避一下。如果孩子們在屋子里瘋跑但不會有危險的話,我會在衛生間待上3到5分鐘。獨自待一會兒能讓我鎮靜下來,想想自己與愛人的方式,到底哪一個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然后,我就能冷靜地判斷當時的情況,然后決定我需要做些什么。同樣,我把自己從混亂的情況下拉出來一會兒,孩子們也能有時間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愛人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管教方式。另外,孩子們對我這么做會很吃驚,這樣他們就知道我真的非常傷心。愛人如果覺得自己的方式欠妥,他也會及時改變調整后與我保持一致。
管教孩子父母雙方有不同意見很正常,不要互相埋怨對方的方式有問題。關鍵一點便是,這樣的管教方式對孩子有沒有好處,會不會有損孩子的身心健康。無論哪一種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對孩子是否有利,孩子是否欣然接受。
下一篇:警惕:媽媽別踩5個雷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媽媽如何打造禮貌男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