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前幾天,我在社區幼兒園里面,看到兩個小孩子打架,其中一個打輸了的孩子哭著哭著,突然站起來,沖著另外一個孩子喊道:“你給我等著,我回去叫我爸爸去。”由于在社區幼兒園里面,各個孩子的家就住在附近,碰巧孩子的父親經過這里。
這位父親見到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打架,不由分說,接著就把自己的孩子打了一通,弄得孩子十分委屈,只得繼續坐在那里哭。
看著這位父親指責孩子的神態,我開始想象他們的對話。最常見的開場白就是“我早就告訴過你不要這樣……”、“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你早知道……早知道怎么不盡力去避免呢?現在說這些還有什么意義?”想到這里,我頓時覺得這些話怎么如此熟悉,很像是我曾經在某個時間某個場合里大言不慚的話。
如果孩子出了錯,你不但沒有告訴他錯在哪,為什么錯,而一再地強調他的錯誤,你無疑是把自己的孩子越推越遠。想到這里我就覺得,家長還是應該多些“護犢子”的心態比較好。
確實,父母是孩子的靠山,是孩子有問題解決不了要尋求幫助的人。而且孩子尋求父母的幫助的同時,父母很容易就會發現孩子的缺點。孩子現在有困難了,父母非但沒有幫助他分析、解決事情,只是抓住孩子的缺點責備他,打擊他,這樣的家長,在孩子心中一定不是什么稱職的家長,家長以后說話,孩子還會聽嗎?
對這些缺點,家長應該就事論事,簡單扼要地提醒他改正,可能的話再幫他找一個解決的方案,對孩子沮喪的情緒也要適時加以安撫鼓勵,確保孩子在受委屈的時候,不至于受到過度的打擊。
下一篇:親子溝通的藝術與技巧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領悟運動的真正意義所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