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22年的資深護士長說,第一次看到這么嚴謹認真的準媽媽
徐萌艷在分娩室當護士已22年了,當她第一次看到有位產婦帶著一份分娩計劃書來生寶寶時,還是大為驚嘆。這份計劃書如此詳盡,讓她和同事們事后都拍下照片,發到自己的朋友圈,引來無數點贊:這個媽媽太專業,太了不起了!
吳女士是計劃書的作者。10月20號,她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產科醫院(下簡稱省婦保)順利產下一個男孩。當寶寶出生評估之后,徐萌艷把計劃書交還到吳女士手上時說:“你可以安心了,計劃書上大部分的目標,我們一起努力都完成了哦。”
關于待產:
來回走動、變換姿勢,不要閉眼忍痛,這是對的
吳女士寫道——
●利用重力的作用,來回走動、變換姿勢,采用爬、蹲、側躺、反坐等尋找合適自己的姿勢;
●通過看電視、電影、音樂、上網、按摩、淋浴、坐分娩球等方式放松;
●注意使用呼吸方法讓身體放松,不要閉眼忍痛;
●至少每小時排尿一次,時常喝水,注意進食補充體力;
●除非醫學必要,我希望盡量避免過多的醫療措施干預產程(包括盡力減少陰道檢查、全程的胎兒監護、盡量不用藥),請鼓勵和支持我。
★省婦保分娩室護士長徐萌艷點評:
產婦在產前確實應該多下床走動,因為在重力的影響下,走動能推動寶寶的頭部向宮頸移動,幫助宮頸擴張。
我們現在挺提倡自由體位,也就是說產婦可選擇一種最舒服,最能緩解疼痛的分娩體位來生產,比如選擇坐著、蹲著,甚至是站著分娩。這次吳女士生產,最后采用的是側躺的姿勢。
生產過程中,尤其是自然分娩,產婦最難捱的就是劇烈疼痛,所以緩解疼痛十分重要。吳女士能主動地尋求各種方法來緩解疼痛,這一點很好。我們產房走廊上就有放置分娩球。
在補水充足的前提下定時排尿也是必要的。因為這能使膀胱空虛,以免阻礙胎兒胎頭下降。
但吳女士對醫療措施干預產程的認識有一點偏差。嚴格意義上來說,陰道檢查并不能算干預產程。
要不要進行陰道檢查,多少時間檢查一次,我們都是嚴格依據醫學標準的。
有些產婦很心急,反而催著醫生、護士給她檢查,但其實檢查了也不會加快她生產。而像吳女士這樣要求減少檢查的,我們也不會因為她提出要求了,就完全不給她做。
關于生產:
讓臍帶搏動減弱后,再剪斷,這個理念很先進
吳女士寫道——
●我會按導樂師和助產士的要求上產床進入接生狀態。
●除非醫學必要,我堅持順產,我以自己的最佳狀態配合助產士、導樂師。如不得已順產轉剖宮產,請盡量采用半麻方式,同時我會尊重醫生的意見。
●請指導我盡力減少會陰側切幾率,我會努力配合。
●請讓臍帶停止搏動后,再剪斷臍帶。
★徐萌艷護士長點評:
媽媽生孩子其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所以只要條件允許,我們都鼓勵和支持孕婦自然分娩。
和剖宮產相比,自然分娩對寶寶好處多多:
①分娩時腹部的陣痛使產婦的垂體分泌一種叫催產素的激素,這種激素不但能促進產程的進展,還能促進母親產后乳汁的分泌。
②免疫球蛋白在自然分娩過程中可由母體傳給胎兒,自然分娩的新生兒具有更強的抵抗力。
③胎兒在產道內受到觸、味、痛覺及本位感的鍛煉,促進大腦及前庭功能發育,對今后運動及性格均有好處。
④分娩過程中子宮的收縮,能讓胎兒肺部得到鍛煉,讓表面活性劑增加,肺泡易于擴張,出生后發生呼吸系統疾病少。經過產道時,胎兒頭部受到擠壓、頭部充血、可提高腦部呼吸中樞的興奮性,有利于新生兒出生后迅速建立正常呼吸。
而且,自然分娩的過程也是媽媽和孩子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的過程,這對媽媽和孩子而言,都是一次奇妙又難得的體驗。
關于會陰側切,按照國際上的標準,會陰側切的比例大概在20%,而我們醫院的比例在15%左右。
我們會盡可能避免會陰側切,但這也要看實際情況,在符合醫學標準的情況下,比如遇到產婦會陰過緊,胎兒過大,或者母子情況緊急需要迅速完成分娩等,進行側切就很必要了。
否則,若是強行分娩的話,可能會造成會陰軟組織撕裂。側切雖然也會造成一個傷口,但是這個傷口的方向和大小都是可控制,而且切口整齊,恢復也更容易。
吳女士對剪臍帶時間的這個觀點很先進。以前,我們都是在第一時間剪掉臍帶。但近幾年,醫學界認為把剪斷臍帶的時間往后推遲,等臍帶按上去像脈搏一樣搏動稍微弱后再剪斷,一般也就3~5分鐘吧,這樣能使新生兒體內血紅蛋白水平及鐵元素含量上升,從而降低嬰兒貧血的風險。
關于產后:
新生兒和媽媽皮膚接觸時間不少于30分鐘,很有必要
吳女士寫道——
●孩子出生后,請讓我看看、摸摸寶寶,和寶寶有身體接觸;
●我要和孩子早接觸、早喂奶;
●孩子出生第一次吃奶后,條件允許的話請讓我與寶寶保持兩個小時的身體接觸,測量寶寶身長等,請在我身上進行。
★徐萌艷護士長點評:
吳女士指的其實就是早吸吮。的確,我們非常鼓勵新生兒和媽媽早交流,早接觸。
早吸吮是指新生兒出生30分鐘內,裸體和媽媽進行皮膚接觸。當新生兒出現覓食反射時,幫助寶寶吸吮媽媽的乳房,母嬰皮膚接觸時間不得少于30分鐘。
早吸吮對媽媽和新生兒都有好處,包括:
①刺激母親垂體前葉分泌催產素,促進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
②刺激母親垂體前葉分泌催乳素,利于乳汁早期分泌,延長母乳喂養時間。
③能幫助新生兒盡快建立泌乳反射,練習鞏固吸吮反射。
④提供被動免疫。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向嬰兒提供了第一次的被動免疫,提高了嬰兒的抗病能力,同時吸到初乳可以促進腸蠕動,早排胎便,減少膽紅素重吸收,減少嬰兒黃疸發生。
⑤早接觸、早吸吮可使嬰兒最先接觸到來自母親身上的微生物,此微生物在嬰兒腸道內生長繁殖,可降低胃腸不良反應的產生。
⑥增強母嬰感情交流,有利于嬰兒情緒穩定及嬰兒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母嬰感情的建立交流在產后1~2小時內最強烈。
徐萌艷總結說,這份分娩計劃書總體上來說還是挺科學的,“她肯定是做了不少功課,否則不可能寫得出來。”但她也表示,醫護人員并不會完全遵照計劃書的內容。“我們尊重她的意愿,也盡量配合她。但不管有沒有這樣一份計劃書,我們都會嚴格按照醫學標準來幫助產婦生產。”
像做學術一樣備產
錢江晚報記者在周末探訪了吳女士一家。吳女士的丈夫抱著寶寶開門來迎接,小家伙在爸爸懷里睡得正香。吳女士剛剛結束午睡,她說現在要照顧孩子,睡眠時間明顯不足,所以趁孩子睡覺的時候趕緊補個覺。語氣里充滿甜蜜。
吳女士看起來身材嬌小,她說自己已經快恢復到生孩子前的體重了。這和她在孕期里嚴格控制體重不無關系。整個孕期她堅持走路,跳孕婦操,體重只增長了12千克。
兒子的狀況也很良好,吳女士說他食欲很旺盛,每天要吃好多頓奶。“所以我現在奶水非常充足。”這對堅持母乳喂養的她來說,實在是件好事兒。
吳女士說,她寫這份計劃書,一來是提醒自己生產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二來是便于和助產士、導樂進行溝通。“怕自己生的時候太痛,沒時間和他們交流。”
吳女士學的是法律,畢業后在一家銀行上班。毫無醫學背景的她,究竟寫出了怎樣一份分娩計劃書,這份計劃書又是否科學呢?錢江晚報記者帶大家來一探究竟。
很多人說,孩子是父母的老師。那么,在學習做父母這一課上,吳女士一定是個優等生,因為早在懷孕階段,她就認真地學習起來了。
吳女士是法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讀研的時候,寫論文前經常要查閱文獻,寫文獻綜述。她笑稱自己是個書呆子,懷孕了還把這套做學術的方法運用到備產上。
懷孕期間,她瀏覽了4、5本孕產方面的科普書籍,堅持去省婦保孕婦學校上課,她把各種觀點進行整合,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提煉出最有用的東西。
身邊好友的親身經歷,也是她學習的活教材。一個朋友是在美國分娩的,她從朋友的生產日志里了解到,美國不僅提倡陰道分娩,還強調要減少藥物的干預,否則會影響后期的母乳喂養;一對阿根廷夫妻是在吳女士在大理旅行的時候認識的,臍帶要停止跳動后再剪斷,就是阿根廷妻子的指點。
這份分娩計劃書,就是吳女士在近9個月的學習后,遞交的終考答卷。
下一篇:準媽媽,其實分娩陣痛并不可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英女子12小時網絡直播在家分娩過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