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臨床工作中,可以遇見有的孕婦生孩子特別快,幾個小時就結束。有的生得就特別慢,進產房20多個小時,都換了三班醫生,仍沒有生出來。在產后休養的大房間內,新媽媽們談論著自己的分娩過程,誰都希望自己生得快一點,以為生寶寶是越快越好,自己受痛苦的時間短。事實上,生孩子是越快越好嗎?讓我們看看分娩的自然規律。
分娩的全過程指從開始出現規律宮縮直到胎兒、胎盤娩出,我們叫做總產程。一般初產婦需要十多個小時,經產婦需要4~5小時。正常分娩過程被人為劃分為三個產程,便于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第一產程
第一產程,又稱宮頸擴張期。是指從產婦出現規律性的子宮收縮開始到宮口開大10厘米為止。規律性的子宮收縮是指每10分鐘內出現2~3次宮縮,以后隨著產程的進展,宮縮間隔時間逐漸縮短到2~3分鐘一次,持續時間逐漸延長。一般初產婦因宮頸較緊,宮口擴張較慢,需11~12小時。經產婦宮頸較松,宮口擴張較快,需3~4小時。
宮口擴張的速度是不均勻的
潛伏期:宮口擴張3厘米以前,叫做潛伏期,平均2小時宮口開大1厘米,最慢速度每4小時開1厘米。潛伏期大于8小時,產科醫生會給予休息,然后酌情點滴縮宮素。潛伏期大于16小時,意味著難產,改為剖宮產。
活躍期:宮口擴張3~10厘米,叫做活躍期,宮口擴張速度加快,平均每小時宮口開大2厘米,最慢速度每小時開大1厘米。活躍期大于4小時,要給予休息,酌情點滴縮宮素。活躍期大于8小時,預示難產。
專家提醒:第一產程,尤其是在潛伏期,宮口擴張較慢,孕媽媽們不要著急。
急產
總產程小于3小時稱為急產,總產程超過24小時稱為滯產。這兩種情況都是關系到母嬰安全,無論是急產還是滯產對母親和寶寶都有不良影響,需要引起產科醫生的注意。
醫學上對急產的界定則為:初產婦,每小時子宮頸擴張的速度大于5厘米;經產婦,每小時子宮頸擴張速度大于10厘米。
急產的誘因
一般正常的狀況下,產婦分娩需要一、二、三產程。在第二產程的時候,子宮口完全打開,胎膜破裂,羊水流出,由于胎頭下降,壓迫直腸,產婦因此有排便感。此時,寶寶馬上就要娩出了。盡管產程時間是因人而異的,但初產婦在這個產程時,一般也需要1~2小時,經產婦會很快(幾分鐘到十幾分鐘)。整個分娩全程,從腹痛開始到生產結束,不應少于3小時。不足在這個時間的,就屬于急產。
引起急產的原因有很多。如:早產,孕29~36周,多見于18歲以下或40歲以上的孕婦;孕婦患有貧血、甲亢、高血壓等疾病;有胎兒過小、雙胎、胎位不正、胎盤異常等情況。
急產的表現
孕28周以上的孕婦,突然感到腰腹墜痛,很短的時間內就會有排便感(甚至有孕婦如廁用力排便,而將胎兒娩出的)。
短時間內就出現有規律的下腹疼痛、破水、出血、出現排便感、甚至陰道口可看見胎頭露出。
急產對寶寶的危害
1.胎兒窘迫。由于急產時的宮縮力度過強、頻率過快,產婦子宮收張的間隔太短,會導致胎盤血液循環受阻,未娩出的胎兒很容易在子宮內出現缺血、缺氧的狀況,進而發生宮內窘迫。
2.新生兒損傷。胎兒出生過快,由于宮內和外界壓力的變化,很容易造成寶寶皮膚下的毛細血管破裂,急產的寶寶面部發紅紫,有細小的出血點就是這個原因,而嚴重的還會造成頭部的血管破裂,發生顱內出血。嚴重者將新生兒生在廁所,發生墜落傷。
新生兒頭顱血腫是由于分娩時新生兒顱骨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積留在骨膜下所致。表現為一側頭骨部出現一腫物,有彈性或堅硬,邊緣清楚,不超過骨縫線;也可雙側發生,還偶見于后枕骨和前額骨部。它常在出生后數小時甚至數天之內出現并逐漸增大,但當出血達到一定程度時,血腫自身產生一定的壓力,從而起到了壓迫止血的作用。
專家提醒:新生兒頭顱血腫它不會給寶寶帶來任何不良的后遺癥。除非同時存在顱骨骨折及腦實質的損傷。值得注意的是,要保持局部皮膚的清潔干燥,洗浴時切忌揉搓,勿經常擠摸。睡覺時避免壓迫血腫處。更不應抽出血液,以防感染。一旦出現局部發熱紅腫、體溫增高等化膿感染表現時,應及時送有兒科的綜合性醫院處理。
3.新生兒肺炎。胎兒還會有可能發生羊水吸入的情形,使得新生兒窒息,或引發新生兒肺炎。
4.新生兒臍帶感染。急產由于緊急,多數發生在非醫務場所,消毒措施不夠,容易造成新生兒臍帶感染。
急產對媽媽的危害
1.軟產道裂傷。急產時,子宮急而快地收縮,大力度和高頻率的宮縮將胎兒迅速娩出,極容易造成宮頸會陰撕裂,嚴重者大小便失常。
2.產后大出血。急產可繼發子宮收縮乏力,出現產后大出血。
3.產后感染。接生時來不及消毒,可能造成產后感染。
急產的急救要點
當急產發生在家中,或路上,這些急救的要點在醫護人員趕來之前是十分重要的。這是準爸爸和家里人應該有所了解的。
1.叮囑產婦不要用力屏氣,要張口呼吸。
2.因地制宜準備接生用具。干凈的布、用打火機燒過消毒的剪刀、酒精(如沒有,可用白酒)等。
3.嬰兒頭部露出時,用雙手托住頭部,注意千萬不能硬拉或扭動。當嬰兒肩部露出時,用兩手托著頭和身體,慢慢地向外提出。等待胎盤自然娩出。
4.將嬰兒包裹好以保暖。用干凈柔軟的布擦凈嬰兒口鼻內的羊水。不要剪斷臍帶,并將胎盤放在高于嬰兒或與嬰兒高度相同的地方。
5.盡快將產婦和嬰兒送往醫院。
6.接受醫護人員的常規檢查。包括:產道是否有裂傷、胎盤胎膜是否完整排出。必要時進行相應的補救手術。
7.給產婦及新生兒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并給予抗菌藥物,預防感染。
8.新生兒注射維生素K,預防顱內出血。
9.在醫院住院觀察一段時間,進行常規的新生兒預防接種及新生兒足跟血篩查。
預防急產
初產婦先學習要分娩的前兆,比如見紅(陰道帶血分泌物)、破水(大量陰道水樣分泌物)、子宮緊繃感、下腹部疼痛、腰疼、便意感等,及時急診檢查。文/張素云(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產科副主任醫師)(孕味官方博客)
下一篇:產程中產婦學會配合生得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10大常見分娩誤區,你上當了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