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一些望子心切的父母希望生男孩以延續“香火”。中國很早就有在孕期飲食上“酸兒辣女”的說法,英國一家權威科學期刊曾發表論文,認為孕期飲食會影響嬰兒性別,引起了激烈爭論,一些科學家用充足的論據對此進行反駁。
“谷類食物決定胎兒性別”嗎?
一些地區在民間盛傳某些食物組成的“秘方”可以保證“望子成真”,非洲一些原始部落至今仍流傳著一些求子的奇特儀式,但一直沒有得到科學家的響應。但去年4月出版的英國《皇家學會會報—B輯》,發表了一篇題為《你由你母親吃什么來決定》的研究報告,由英國艾克斯特大學哺乳動物學講師費奧娜·馬修斯及其在牛津大學的合作者撰寫,文中引用了大量數據。
準媽媽們吃的食物真能影響胎兒性別嗎?一時間,馬修斯的觀點引起了廣泛關注,Google上的搜索結果一度達到5萬多條,一些婦產科專家和營養師也加入了討論的陣營。
仔細看馬修斯的論文可以發現,她的“殺手锏”是統計數據而非人類生殖實驗。她請740名懷孕婦女記錄她們在孕期和懷孕之前的飲食,以研究這些孕婦日后誕下的嬰兒與孕期飲食的關系。結果,馬修斯驚奇地發現,懷孕期攝入熱量多的孕婦,有56%生了男孩;攝入熱量少的孕婦,有45%生了男孩;而在研究涉及的132種食物中,谷類早餐食品與生男孩的關系最為明顯。
馬修斯等人猜測,這與自然選擇有關。她們總結說,食物充足時,媽媽們更容易生育雄性后代,反之則為雌性。她們猜測,孕婦血糖較高可能有利于雄性胎兒存活,因為雄性胎兒比雌性略重。由于谷物中的淀粉很容易水解成葡萄糖,所以食用谷類食物較多的孕婦更有可能生下男孩。
是統計失誤還是確有其事?
現在斷言“食物影響胎兒性別”未免為時過早,馬修斯等人只是找出了紛繁數據下可能存在的規律,并給出了進化選擇的猜測。猜測畢竟是未加證實的,要使民間傳說真正進入科學殿堂,需要在分子水平上給出這一現象背后的微觀原因。馬修斯及卡梅隆都堅持實驗結果決非偶然,但又提供不了更多論據。在引起大眾強烈關注的同時,她們的結論很快受到質疑。
美國一些統計學家從馬修斯依賴的數據著手,認為這個結論只和一大堆統計數據中偶然出現的錯誤關聯。今年1月14日,美國國家統計科學研究院副主任斯坦利及康奈爾大學醫學博士西恩·比昂等人,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報—B輯》上發表文章,試圖推翻馬修斯的結論。
斯坦利等人認為,馬修斯的結論極有可能是偶然現象。他說,科學實驗允許出現5%以內的誤差,264種食物中可能出現13種反映食物與胎兒性別關系的偶然現象,只有重復實驗才能消除這種誤差。而由于生殖的特殊性,重復實驗無法進行,誤差也就難以消除。
在上述谷類食品研究中,斯坦利認為,要使研究結果具統計學意義,孕婦的所有飲食數據都應該被考慮進去。而經過這一調整,大大增加了數據分析難度,所謂谷類早餐食品與胎兒性別的關聯度就失去統計學意義了。他說,如果你先入為主地去挑選數據的話,你能找到可證實你任何預想的數據。
一些統計學家也從純數學角度找到了馬修斯的紕漏。研究人員在分析大量數據時應該采取更為嚴格的標準,否則,統計學家表示,只有進行嚴格的臨床試驗,才能證明存在因果關系。顯然,馬修斯的研究并不符合這種標準。
生男生女究竟由什么決定?
那么,生男生女究竟由什么決定?早在100年前,美國生物學家C.E。馬克倫格就發現,胎兒的性別由X、Y染色體決定,女性的染色體組成為XX,男性的為XY。男性生殖細胞可能含有X、Y染色體中的一種,女性生殖細胞則只含有X染色體。當精子與卵子結合成受精卵時,受精卵的染色體組成完全由精子決定。當含X染色體的精子與卵子結合時,胎兒性別為女;當精子含Y染色體時,胎兒性別為男。
從根本上講,染色體作為DNA的載體,生男生女是由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學變化決定的,其過程相當復雜,涉及一系列生物、物理、化學反應,目前科學家們還未完全弄清。民間傳說的“挑食擇子”往往根據個例統計便得出結論,顯然缺乏科學根據。
相關報道:孕期缺營養或影響孩子視力
孕期應認識必需的營養(圖)
孕期營養比胎教更重要
孕期營養品補充的原則
孕期營養不發胖的15種食物
準媽孕期哪些營養必不可少
下一篇:妊娠期盡量避免全身用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先兆流產患者應防便秘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