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專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副主 任黃睿
日前,“孕婦因服用‘過期’保胎藥流產”的新聞,再次引發公眾對保胎安全性和必要性的探討。生殖醫學專家指出,染色體異常會造成男性無精、少精,而對女性生育的影響,則主要表現為習慣性流產。研究數據顯示,早期流產的患者,80%-90%存在胎兒染色體異常。而在孕早期就停止發育的胎兒中,也有過半存在染色體異常。因而,當出現流產征兆時,是否要進行保胎安胎,成為不得不慎重考慮的問題。
激素安胎有條件 盲目保胎很危險
據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副主任黃睿介紹,在妊娠時期保胎藥主要應用于“先兆流產”和“習慣性流產”兩種情況,因為其他類型的流產已不能繼續保胎。先兆流產的特點是,停經后出現少量的陰道出血,伴有下腹輕微脹痛或無腹痛,早孕反應仍存在。婦科檢查子宮頸口未開大,未破膜。習慣性流產是指自然流產發生3次以上者,流產經過與其他一般流產相同。
導致流產的原因比較復雜,其中因妊娠期黃體酮(也叫孕酮)分泌不足引起的流產患者約占流產孕婦的15%左右。孕婦體內黃體酮的多少直接關系到妊娠能否正常進行。這主要是因為,足量的黃體酮不但能夠保證子宮內膜功能的正常,促進胚胎的生長發育,而且,還具有抗排異和抑制子宮收縮的作用,從而保證胎兒在子宮內能夠順利地生長發育,直至足月。因此,對出現先兆流產癥狀的孕婦,西醫臨床上通常是選擇天然的雌激素和黃體酮制劑來進行保胎治療(人工制劑副作用多,易致胎兒生殖器畸形)。
不過,黃體酮也不是萬能的保胎藥,它只適用于因黃體酮不足引起的流產患者,而那些因不良的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母體疾病等導致的胎兒發育不良或異常,或是胎死宮中等情況引起的流產,倘若此時應用黃體酮保胎,不但不能改善胚胎的發育,反而會對子宮產生抑制作用,使子宮的收縮功能減弱,從而降低子宮排除異物的能力。這樣不僅會增加孕婦不完全流產的機會,還可能引起孕婦出血增多,甚至使其出現繼發感染等并發癥。
“有過流產史的市民,當發生流產征兆時,一定要上正規醫院診斷是不是先兆流產,不能隨便吃保胎藥。出血也可能是合并宮外孕,不能自己隨便用藥。”黃睿說。
早期流產80%-90%存在胎兒染色體異常
對于新聞中流產孕婦對過期保胎藥的質疑,黃睿提出了相反意見:“過期的保胎藥基本上沒有效果,導致流產的可能性很低。實際上,在早期流產的胚胎中,80%-90%存在胎兒染色體異常,屬于自然淘汰。”
她告訴新快報記者,“自然流產往往是自然選擇、優勝劣汰的結果,如果夫妻倆都還年輕,也并非不孕不育患者,有時候出現先兆流產不一定要選擇保胎。”
經典案例
不做篩查頻保胎生下“唐寶寶”
阿定和阿茹婚后6年都沒能生育,后來他倆決定嘗試體外受精試管嬰兒術,終于在妻子37歲這年懷上了寶寶。由于害怕流產,夫妻倆一直不愿意做侵入性產前診斷。家里人也對這難得來的寶寶格外照顧,從朋友那打聽來黃體酮可以安胎后,一旦感覺有異動,阿茹就自己買來黃體酮保胎,還搜羅了不少保胎秘方熬著吃。可寶寶出生后,卻發現是一個先天愚型兒(唐氏綜合征寶寶)。
專家分析
在生殖醫學門診中,部分生下出生缺陷兒的媽媽都曾有過盲目保胎或安胎的經歷。造成這一現象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現代人多晚婚晚育,由于考慮到腹中胎兒是“珍貴兒”,孕婦或家人不愿接受看起來會“傷害”到胎兒的侵入性產前診斷。另一方面,則是發生流產征兆后不評估風險盲目保胎。
下一篇:孕期用藥咨詢專家為你答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胎寶寶的最大威脅從鋁到汞的有毒元素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