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三)
兩歲半之后,禾禾、木木進入了第二個“心理反抗期”。
有一天下午,禾禾起床后,沖著我說道:“我醒了還要摸媽媽奶!”
我吃了一驚。一想,臨睡前他要摸奶,被我拒絕了。沒想到他睡醒了還記著這件事,開始反抗我啦!
于是,我溫柔地說道:“那好吧??晌覀儾皇钦f好了嗎?只能在晚上睡覺前摸媽媽奶嗎,你怎么又變啦?”
“不行,我睡醒了還要摸媽奶!”禾禾堅持己見。
我拗不過他,只好轉移話題:“你看,木木不是不摸媽媽奶么?”
“不行,我醒了還要摸媽奶!”禾禾繼續大聲嚷嚷著。
我嘆口氣,又一次小心翼翼地說:“那,你打算摸幾下呢?”
這回禾禾愣了,好像不明白我在跟他做什么新的“游戲”。
一看這法子奏效,我就接著說:“是呀,你想摸媽媽奶,但是得先說出摸幾下來!”
禾禾想了想,回答:“一大把!”
這可把我難住了。“一大把”怎么個摸法兒呀?
“這樣吧,我們來變魔術,‘一、二、三’,不摸啦!看誰變得快,好不好?”我急中生智。
話已至此,禾禾似乎早忘了事情的前因后果,還以為我真的要變魔術呢。一場不必要的“論戰”在無形中化解了。
類似的小問題在生活中經常發生,但是大人們如果在關鍵期引導不當,很可能會失去寶寶們的信任和愛,加重他們的逆反心理。這時候,“一、二、三,?!钡挠螒蚩梢浴耙苹ń幽尽币幌?。
還有一次,木木任性得不得了,吃冰糖葫蘆的時候非自己拿著不可。
母親怕串糖葫蘆的木棍兒扎了他的小嘴兒,就讓我去掉木棍兒,光把糖葫蘆放在小碗兒里給寶寶們吃。
禾禾倒沒什么。木木卻不干了,鬧騰著非要把木棍兒撿回來。
我把木棍兒還給木木。他還是不干,非要再把糖葫蘆一個個兒串起來。等再串好的時候,已經有些滑溜,從一邊的頭兒上送不進嘴里了。
木木大哭。
我一生氣,干脆把碗里的糖葫蘆全部吃光。讓他再哭!
母親罵了我一句:“跟孩子一樣!”
見身邊有人支持,木木自然哭鬧個不休。不一會兒就鼻涕一把、淚一把的,還吐到了床單上、衣服上和母親的胳膊上。
我一看情況不妙,就想把木木接過來,讓母親去換衣服。
誰知母親一把甩開我的手,好像擔心我會懲罰木木一樣。
木木還在哭哭啼啼:“我還吃糖葫蘆,媽媽給我吐出來!媽媽給我吐出來!!”
我又好氣又好笑,干脆想了個辦法,對木木說:“好吧,你等著,我給你買糖葫蘆去!”然后,抱起禾禾奪門而出。
其實,我心里也不太清楚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但有一點兒我分辨得清,那就是,木木對自己的行為控制不住了,我必須借助外力來幫助他,而離開現場恐怕是最好的辦法,因為它有助于緩解孩子的情緒,讓他冷靜下來。
我抱著禾禾佇立在二樓的樓道里,從窗口往外看雨。
過了一會兒,果然聽見木木在四樓樓道里念叨著:“媽媽和哥哥哪兒去呢?”
他不哭了!
接著,我又聽到了母親的聲音:“你非要吃糖葫蘆,媽媽抱著哥哥去給你買了!”
再后來,我清清楚楚地聽見木木說了一句:“我不吃糖葫蘆了!”
母親教給他:“那你快叫呀!
木木聽話地喊道:“媽媽和哥哥快回來吧,木木不吃糖葫蘆啦!”
我心下一喜,“陰謀”得逞啦!
上一頁123456789下一頁下一篇:防止寶貝對性產生的神秘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裝病,因為缺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