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家長最為頭疼的事,莫過于自己家的寶寶喜歡打架,總擔心自己的寶寶惹出亂子、打出毛病。常常聽到很多媽媽抱怨,“我家寶寶在幼兒園又打架了,這孩子越大越調(diào)皮了。”每次孩子打架,爸爸媽媽又是心疼又是生氣。其實,打架是寶寶成長路上的必經(jīng)關口。寶寶成長的過程中總免不了與同伴接觸,在與小伙伴相處中難免會產(chǎn)生一些不愉快的碰撞。其原因多種多樣,譬如貪玩、伙伴們不遵守游戲規(guī)則、玩具分配不均、對方的行為妨礙自己娛樂,或者自己的東西被他人占用甚至損壞,見他人欺負弱小,出于正義感而上前阻止不力等等,這些都有可能引發(fā)爭吵打斗。
每逢遇上寶寶打架,家長定會奮不顧身地上前,用強硬的方式中斷寶寶們的戰(zhàn)爭,然后嚴加訓斥,末了仍不忘加上一句:以后別跟他一起玩。
其實寶寶打架并非全是壞事,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寶寶間的爭吵打斗恰恰是他們在自己的“小社會群體”中學習與人交往、學習如何做人的一種重要方式。越是能打架的寶寶,越具備社交能力,越精明強干。
唐唐是一個活潑頑皮的孩子,在幼兒園里,三天兩頭就和別的小朋友打架,回到家,不是身上蹭破了,就是衣服弄壞弄臟了,唐唐媽媽氣得不行,少不了把唐唐嘮叨一頓,氣急了還噼噼啪啪地打幾下孩子屁股。唐唐每次都向媽媽保證不再和小朋友打架了,但是轉(zhuǎn)眼就會忘記,下次還是和小朋友嘻嘻哈哈地打成一片。雖然唐唐頑皮,但是人緣卻非常好,在幼兒園里,和唐唐打過架的孩子,打完后又在一起玩成一片,誰也不記仇。在小區(qū)里也是,唐唐經(jīng)常捉弄別的孩子,比如搶走別人的玩具、揪別人的頭發(fā),或者和陌生的孩子為一些小問題爭得面紅耳赤,幾個家長各自拉開孩子勸架。結果第二天,家長們詫異地發(fā)現(xiàn),頭一天還吵得不可開交、下決心老死不相往來的孩子們,又鬧在一起了。幾個寶寶,分成兩隊,興高采烈地追逐著一個足球,大家扭成一團,你撞我一下,我拽你一把,在地上打滾,嘴里還不住地吶喊著,打得興致勃勃。大人著急得要命,喊著快停下來,而寶寶們卻打鬧得很盡興。
唐唐喜歡捉弄別的孩子,其行為本身是一種“挑逗”,它是寶寶之間一種略帶調(diào)皮的社交行為。唐唐懂得利用自我設計的游戲來引起其他伙伴的注意,從而與對方進行友好交往。如果其他小朋友開他的玩笑,他照樣會快樂地接受,并且利用自己的智慧去化解對方的挑逗,在短時間內(nèi)融入對方的游戲中,與對方打成一片。
懂得挑逗的寶寶,無疑是聰明的寶寶。在挑逗中成長的寶寶,智力發(fā)育要比其他寶寶更加飛速。由挑逗引發(fā)的奔跑追逐更是有助于寶寶的身體發(fā)育,它可以促進寶寶大腦中空間距離、物體關系識別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家長不僅要放手讓寶寶奔跑打鬧,還要鼓勵寶寶融入集體,不要過多地去限制孩子們玩的游戲。
兒童交往當中,很多時候是兩個或者多個寶寶糾結在一起,用身體進行沖撞。在這種沖撞中,寶寶們體驗著自己的力量,發(fā)現(xiàn)著自身的強度和限度。一個人的身體感覺越猛烈,情感反應就越強烈,情緒的發(fā)展也越健康。大腦的發(fā)育,首先是感官,各種生理感覺的發(fā)育,尤其是觸覺。身體的接觸可以幫助兒童體驗和感受自己的情感。對任何東西不摸、不碰的寶寶,會變得沒有感情,冷漠畏縮,無法和他人交流。和同伴間的這種扭打有助于寶寶發(fā)現(xiàn)自己,找到力量的極限,建立起自信。
打架是孩子的正常行為,是交流感情的方式,只有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個別寶寶才會主動對伙伴施加暴力。比如,會突然掐、擰、打或者咬其他的小朋友。一般來說,有這種舉動的寶寶,都是在發(fā)泄某種情緒,也許是想要引起他人關注。寶寶是情感動物,在傷心、氣憤、難過的時候,才會做出過激行為。
寶寶偶然一次實施暴力,家長不必如臨大敵,而是要平靜化解,及時處理??梢阅托牡馗嬖V寶寶:“這樣做是不可以的,會傷害到他人?!眱和偸窃凇皣L試錯誤”中逐漸學習和成長的,家長不允許寶寶犯錯誤,也就等于剝奪了他們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很多寶寶嘗試一兩次,發(fā)現(xiàn)這種行為不被接受或者對自己不利后,就會逐漸削弱,嘗試改用其他方式處理問題。
有的媽媽說,我的孩子太任性,有時候還會對別的孩子做出攻擊性的行為,比如在公園玩滑梯的時候,如果前面的孩子猶豫著不敢滑下去,他就會著急,會伸手把前面的孩子推下滑梯,被推下去的孩子嚇得號啕大哭起來,他卻自己玩得高興,絲毫不顧別人的痛苦感受。
這種攻擊性行為是兒童思維自我中心性不能延遲滿足,并且尚未熟練掌握語言交流時的一種正常表現(xiàn),大部分寶寶都有過攻擊性的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消失。寶寶只是將進攻行為當成一種工具或手段,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在寶寶眼中,那些都是正常的、友好的,絕對不帶任何惡意。
家長在平時的教育中,不要害怕自己的寶寶“吃虧”,不要教導寶寶必須時時處處占上風,更不要輕易指責寶寶太笨、太窩囊。否則,會誤導寶寶認為所有的沖突都是帶有惡意的。
總之,打架有利于孩子交往能力的發(fā)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長,它有著成人施教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在沖突中長大的寶寶,耐挫力會越來越好,有勇氣面對困難,懂得承擔責任,能獨自處理發(fā)生的矛盾,心理素質(zhì)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即使被欺負的寶寶,切磋后就會想方設法求取制勝之道。打架能讓寶寶在打與被打的反復操練中,獲得與人交往的第一手經(jīng)驗。
教育小貼士:
● 家長過分保護寶寶,反而會給寶寶帶來負面的影響。寶寶會變得自私,凡事以自
己為中心,缺乏個人興趣,苦悶孤獨,難以適應新環(huán)境。
● 面對寶寶打架,家長完全可以蹺起二郎腿,只管做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
觀打斗秀”的旁觀者,不縱容,不鼓動,靜觀其變,掌控分寸,以免失手。家長
只需事后做善意引導即可。
下一篇:教你如何改變BB的偏執(zhí)性格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怎樣打消孩子的“虛榮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