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玩,在北美教育中有獨特地位。學習從玩開始,在玩中發現并拓展自己的興趣。有興趣才有內在動力,有內在動力才可能有所成就。
安妮在學校的課程內容很豐富,但是問她一天都上什么課了,她往往是說了一堆,但讓我一頭霧水。問她有沒有課程表,她也說不清楚。感覺加拿大的小學課程設置不像我們國內,一堂課45分鐘,一天幾堂什么課很清楚。
正好有一位博友說想知道加拿大孩子的作息時間表,于是我就想看看有沒有課程表。在教室里沒發現,就問了安妮的老師。老師說沒有統一的,每周都不一樣。非常感謝這位老師,在我問過之后,專門準備了下周的課表給安妮帶回家來,于是就有了下面這張照片。 在這張課表中,我們發現有一個Centres的時間。這是固定的15分鐘時間,用來在教室內玩玩具。每個教室都有很多玩具,有些是團隊合作性的玩具,還有LEGO之類的拼插玩具。孩子可以自由選擇伙伴。有的時候外面天氣不好,Recess 的時間也可以做這個活動。這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時間。
記得安妮小時候在國內上幼兒園的時候,曾經有一家德國的玩具廠商準備進入中國市場,委托我帶幾套多人合作類型的玩具給幼兒園。當時幼兒園的反應很冷淡,覺得這種類型的玩具不好操作。看到安妮加拿大的教室,我才明白,原來這種多人游戲類的玩具普遍地進入幼兒園和學校,團隊合作是孩子們每天都要學習的功課,玩具其實也是教材。下面是學前班和一年級教室的部分玩具
此外,數學課、單詞課、圖書館課等各種內容中,都會用游戲的方式,訓練加減法、訓練單詞拼寫以及講故事等。應該說,寓教于樂在北美孩子的課程內容中已經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課堂上有游戲,課下的作業很多也都是涂涂畫畫的作業。就像前面說的科學課一樣,很多單詞拼寫甚至作文課,都是畫一個圖,然后配上一句文字說明。就這樣積少成多,逐漸變成寫一段甚至一頁。但是即使寫再長的文章,圖文并茂都是基本要求,即使是七年級孩子的作業很多也都是用圖來說明的。也因此,孩子們覺得作業就是玩。玩中學還真不是一句空話。
除了教室內的游戲時間,還有一個Recess也就是戶外活動時間,所有學生都必須到外面去玩。溫哥華雨季的時候陰雨綿綿,但除非下大雨或者大雪,否則都要到室外去活動。一般每天有兩次Recess時間,一次是上午15分鐘,一次是中午吃完飯45分鐘。如果天氣好,班級之間還會輪換在其他時間出去活動。總之,加拿大非常重視孩子的戶外活動,可能的情況下都要“趕出去”。所以經常可以看到冒著小雨在外面踢球的孩子
戶外活動一般統一由一兩位老師負責監護所有的孩子,除個別有孩子挨欺負之類的事情可以找老師處理外,基本上都是孩子們自己玩。上面這個Monkey bar就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器械。安妮癡迷了兩年,手被磨出了厚厚的繭子,甚至都起了血泡,也還是興趣不減。這和我們國內校園的大型正規競技類體育器材相比感覺真是太不一樣了。
有時候帶小寶在學校操場玩,會碰到一撥一撥的老師帶著自己班級的孩子來玩,一般都是10分鐘左右。剛開始圍繞 Playground 跑2~4圈或者玩一個全班人人參與的追逐人的游戲,然后開始自由活動,最后老師一聲哨子或者呼喊,大家排隊回教室。感覺這就是課間休息了,各班老師自己安排什么時間出來活動。
除了每天固定的一個小時戶外活動(上午15分鐘、午餐后45分鐘),每周三次體育課,還有像上一條說的那種不確定的課間戶外活動時間。這些時間讓孩子們能充分地玩開了。
說到玩,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國外的小學都有數量不少的秋千。不管多大的孩子,甚至是七年級個頭比我還高的大小伙子們,下了課也會去爭搶秋千,當然了,他們那玩法就更高級了。想起國內的秋千卻很少,一般只有小小孩才玩,這也是非常大的差異呢。
下一篇:課外班里找興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解讀孩子“暴力”的三大假象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