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正確處理你的恐懼
2006 年秋天,一則奇聞成了人們討論的熱點:在女兒婚禮的前一天,一對夫婦綁架了自己的女兒。這對夫婦告訴女兒,她們想駕車送女兒去取婚紗,然后大家一起吃個午飯。結果,他們卻把女兒強行帶到了另一個州,讓女兒錯過了自己的婚禮。而這一切都是故意的、事前經過精心策劃的。
雷米爾 ·里德和朱莉婭 ·里德這對夫婦,因為女兒在安排婚禮期間忽略了他們而倍感不適。這對夫婦覺得,自從女兒遇見了她未來的丈夫就性情大變。從這對父母的角度來看,他們只想和女兒談談,希望重新成為女兒生活的重心。而從女兒的角度來看,父母表現出來的不是愛,而是惡意。
這一切都是因為,這對父母不希望女兒出嫁。
這一切都是因為,這對父母不信任自己的女兒。這一切都是因為一個可怕的詞:控制。
“控制”似乎已經成了我們這個社會的一個通病,不管是在工作中、在家庭中,甚至在教會里,總是有人試圖去控制別人、操縱別人。不得不承認,盡可能讓周圍的環境處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是人類的本能。尤其是在我們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不可控的因素越來越多,控制孩子自然變成了父母保護孩子的一種常見手段。
但問題在于,雖然父母的 “控制”,初衷是為了保護孩子,最后卻往往演變成了一種施展權利的游戲。而這種情況一旦發生,“控制”便成了一個失控的魔鬼。
你看過少年棒球聯盟 的比賽嗎?賽場旁總是站滿了失控的父母。有的父母對裁判大喊大叫,有的父母對教練指手畫腳,有的父母則失態地逼迫自己的孩子。這些家長的丑態每每讓我為他們感到羞愧,他們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極為負面的示范。從我的專業角度看,很明顯,這些父母對自己的人生有著某方面的缺憾和不滿,卻試圖把這些自己沒能做到的愿望強加到孩子身上,這是一個相當可悲的現象。
但是,先別忙著批判 “失控”的父母,我們還是先看一看控制欲過強的父母是什么樣子的吧。
和球場上那些 “失控”的父母不同,控制欲過強的父母充滿了大無畏的氣勢,誓要掃清阻止孩子 “成功”的一切障礙。雖然這些父母的本意是為了孩子好,但他們過度控制的強硬手段和他們的初衷卻是南轅北轍的。
為什么有些成人會有過度的控制欲呢?問題通常來自他們的童年。如果一個人在孩童時期所處的環境讓他覺得不安全,那么長大后他很可能通過過度的控制,來克服自己心理上的不安全感。這種情況并不少見,很多看起來幸福美滿的家庭,卻給孩子帶來了極大的不安全感。
不健康的家庭環境有很多種,比如說,家里的大人常常表現得不穩定、情緒化、幼稚,或需索過度,或是對某些東西成癮。這些態度都會向孩子傳遞一個信息:周圍的環境是混亂的,沒有人能掌控局面。這樣的環境會讓孩子覺得緊張不安,而為了補償這種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孩子可能會想方設法控制一切可以控制的情況,以得到一種 “內心的平靜”。這些過度控制的行為可以表現為:過度戲劇化的表演、退縮、逃避問題,或是過度補償。
面對控制欲過強的父母,孩子通過學習很快就會發現自己的哪些行為會啟動父母的過激行為。孩子產生了很大的心理負擔,他們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無憂無慮地自由成長,而是要花大量的精力來制訂出某種 “避免父母產生過激控制行為”的生存策略。當孩子必須靠這樣的策略來保護自己時,他們不可避免地變得過于早熟。
這些由于父母過度控制而早熟的孩子很容易有一些心理上的障礙,比如不信任他人、不相信自己的判斷和決策、缺乏自信,以及對未來過于悲觀。
過度補償:心理學術語。當人對自己的某一個方面感到不自信的時候,人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啟動一種 “補償”的機制,努力追求另一個領域的成功和滿足,通過這種方法掩蓋和補償自己的不自信。當這種行為過于強烈,超出了正常合理的范圍時,就叫作 “過度補償”。——譯者注
過度控制孩子的根源,往往是因為父母自己缺乏內在的安全感,過于依賴外界的認同。這些父母不信任自己對孩子的判斷,而是迷信于外界對孩子的評價。這些父母需要認清,父母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父母最能知道什么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把自己孩子的未來寄托在一些陌生人的評價上,無疑是一種可笑的行為。
我最近接待了一位有 “控制障礙”的母親。這位母親明明自己有著很好的育兒直覺,卻從不信任自己的判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她總是毫無原則地聽從朋友和孩子老師的意見,仿佛她育兒的目標就是為了取悅自己的朋友和孩子的老師。通過交談,我了解到這位母親自己便成長于一個過度控制的家庭,她的童年環境使她形成了兩種非常不健康的行為模式:一是過度追求完美,二是過度依賴外界的認同。
當這位母親帶著全家人到我辦公室來咨詢的時候,我看到的是一幕混亂不堪的景象。夫妻關系嚴重不和,幾個孩子更是處于完全失控的狀態,其中一個孩子甚至表現出了一些相當病態的行為。于是,我送這個孩子去做了一些測試,以排除他存在生理上的缺陷和學習障礙的可能性。
測試的結果有點出人意料:
首先,這個孩子的智商接近 140 ,幾乎是個小天才。
其次,雖然有一些這樣那樣的小問題,但是孩子并沒有什么大毛病。所以,我立刻得出結論,這個孩子的病態表現只是他對不健康家庭環境的一種反應,而不是病理原因造成的。
在我了解了這對父母的成長環境以后,我馬上發現,使這個家庭不和睦的最大因素,就是 “控制”。
這對夫婦都成長于過度控制的不健康家庭。在他們小的時候,他們的父母給孩子設定的不是合理的期望,而是不現實的奢望,孩子根本無法達到父母設定的目標。而外界的認同又是這兩家父母最在乎的東西。成長于這樣的家庭,這對父母在育兒時重蹈了自己父母的覆轍,他們給孩子制訂根本不可能實現的高目標,同時不準孩子偏離軌道一步。這對父母從未正視孩子的真正需要,這就是孩子們 “失控”的原因。
不安全感會轉化為控制欲。因為控制這種外在的手段,能幫助我們對抗自己內心的混亂。
但實際上,控制帶來的只是虛假的安全感。人們總是錯誤地覺得,只要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就能把世界變得完美、變得安全。這種想法只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幻覺,但卻是很多人都存在的誤區。
控制欲的問題在一些母親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很多母親意識不到自己的控制欲是多么可怕,她們覺得自己只是在努力地影響孩子、教育孩子而已。
這些母親希望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這些母親希望孩子能快樂、能成功。
她們的初衷并沒有錯,她們只是用錯了方法。
過度控制的媽媽常常是很愛孩子的,她的出發點完全是為孩子好。但是,教育孩子要言傳身教,而不能頤指氣使;要春風化雨,而不能強硬粗暴。
控制孩子并不是最佳的育兒方法。讓我們來看看有原則的媽媽和過度控制的媽媽到底有哪些差別吧。
《圣經》的啟示
你平生的日子,必無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
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與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
~ 約書亞記1 ∶5 ~控制是不
信任的表現。當你想控制孩子,你的潛臺詞就是:
我知道正確的答案,所以一切要由我做主,其他人只會傷害我們。
你看,過度的控制否認了上帝在育兒中的作用,也拒絕了上帝的幫助和引導。上帝從不控制他的信徒,他只是用他的大愛,耐心地把信徒們引向正途。 請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1. 你有過度控制的問題嗎?如果有的話,你的這些行為給孩子帶來了哪些影響?
2. 在育兒的過程中,你有過恐懼嗎?如果有,恐懼給你帶來了哪些影響?
3. 你曾見證過上帝的信實嗎?你如何把同樣的信實教給你的孩子?
4. 你是否曾經因為驕傲,而未能作出對孩子最好的選擇?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怎樣改進?
5. 你在本章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你打算如何把它付諸實踐呢?
下一篇:家長不能放縱孩子的幾件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最渴望得到這十種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