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99_中文字幕乱码日本亚洲一区二区_色就是色欧美_欧美午夜精品电影

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1-3歲 >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好爸爸有多重要?

分類: 家庭教育 育兒詞典 編輯 : 育兒知識 發布 : 10-23

閱讀 :343

  這是本父親寫的書。雖然我對母親們的偉大充滿敬意,但要利用這個機會特別講講爸爸的重要。

  我在《一歲就上常青藤》中記述育女的經驗,說在女兒7歲半前,我每晚都要和她一同躺下,撫摸、按摩著她的背,直至她入睡。這一“保留節目”,沒有一日錯過。直到女兒11歲半時,我偶爾跳過幾天,但大部分時間還是如此。連她自己都知道這樣實在太嬌慣了。

  女兒跟媽媽親是天性。有些明明需要找爸爸的事情,也本能地喊“媽咪”。這時做父親的總難免有點酸溜溜的感覺。但我的“保留節目”當媽的卻搶不走。媽媽哄女兒睡覺,很難哄著,經常萬般無奈之下把事情再推給我。而女兒一旦看到爸爸到了床前,馬上有一種安寧之感,睡意蒙眬,一會兒就進入夢鄉。

  更重要的一點:我哄女兒睡覺時,她經常話特別多。父女倆有時干脆討論起問題來,從音樂、歷史、文學,到道德、人生、社會、經濟、政治,幾乎無所不涉及。我一直稱這是“睡前討論班”。比如貨幣供應量對物價的影響、政府是否應該在財政困難時大印鈔票等等大人的問題,女兒居然也興致盎然地要和我討論,有時興奮得不想睡覺。

  俗話說,孩子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更不用說孩子一生下來就要母乳喂養,和媽媽在身體上幾乎都難以分開。20世紀對發展心理學、教育學、兒科醫學等影響巨大的依戀理論,主要也是圍繞著孩子和母親的關系展開。養育孩子是母親的天性,舉世皆然。父親在這方面和母親競爭,難免要自討沒趣,還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為好。甚至動物世界都是這個規矩。美國雖然經歷了女權運動的洗禮,父親越來越多地操持家務、帶孩子,但耶魯大學的臨床心理教授和兒童專家Kyle D.Pruett驚嘆,關于父親在教育孩子中的角色問題,在英文資料中幾乎沒有像樣的專著。

  根據Pruett教授的研究,新生兒六周時就能分辨出父母的聲音,八周時就對父母發展出不同的期待。父愛和母愛一樣,對孩子的發育都非常重要。比如,那些經常受到父親照顧(包括換尿布、抱著哄覺、講故事、讀書等等)的孩子,長大后抵御生活壓力的能力明顯要強一些。他們更自信、更有耐心,功課也好很多。和父親獨處時間長的孩子,探索性的行為和社會技能都更加突出。這在父女關系中表現得特別明顯。心理學家Ellen Bing在20世紀60年代初進行過一項開創性研究,發現父親小時候給女兒讀書,對女兒高中時的語文能力有重大影響,而母親不管是給兒子還是女兒讀書,都沒有這么強的影響。另一位學者Norma Radin發現,女兒或兒子的智商,和父親的關愛程度有正比關系,和父親的嚴厲程度則有反比關系。中國那種“嚴父慈母”的教育方法,似乎有些站不住腳。Henry Biller則揭示出,缺乏父愛的孩子在學習數學時的能力要稍弱。20世紀70年代對MIT(麻省理工學院)一年級女生的研究也證實,父親和女兒分享在數學和分析性思維上的興趣,對孩子日后在這些領域的能力和興趣有著巨大的塑造作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Frank Furstenberg和Kathleen Harris的研究提供了十分具體的數據:那些感覺和父親親密的孩子與那些和父親沒有這種親密感的孩子比起來,上大學或者高中畢業后維持穩定工作的比例要高一倍,進監獄的比例低80%,青春期懷孕的比例低75%,經歷多種抑郁癥的比例減少一半。

  可見,盡管對父愛、父教的研究還很缺乏,但是父親對孩子成長發育至關重要的意義已經被許多心理學家所證實。隨著西方對這一問題漸漸開始重視,估計更多的研究結果會不斷涌現出來。

  那么,父愛、父教和母愛、母教究竟有什么區別呢?理解了這個問題,我們才能扮演好父親的角色。

  生物進化過程造就了父母的明確分工。母親從一開始就負責滿足孩子基本的生存需求,比如喂奶。母親后來對孩子的照顧,也多是圍繞著這種生存的物質需求而展開的:孩子是否吃飽了、穿暖了,是否干凈,等等。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當母親完成了這些職能后,對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就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這也正好為父親提供了舞臺。研究者發現,父親和孩子的關系,主要不是體現在溫飽等方面的基本物質照顧上,父親更關注的不是這些,而是直接和孩子玩起來。母親雖然也和孩子玩,但即使玩起來也處處體現了母親對孩子的基本物質需求的考慮。母親總是用兒童玩具和孩子玩,玩的是地道的孩子游戲。父親則更加“非功利”,經常不通過玩具和孩子隨意地玩,而且特別喜歡讓孩子參與自己的游戲,比如打球,而不是玩孩子的游戲。總之,父親和孩子的互動,往往超越了生存的基本物質需求,進而引領孩子冒險、探究。當然,人類的文化又強化了這一模式。即使在現代西方社會,一般家庭中大多還是父親在外面闖天下,母親在內理家照顧親人。孩子往往會順著父親的視野去看社會。因此,父親經常是孩子和外部世界的重要橋梁。

  以孩子練琴為例。你觀察許多家庭就會發現,母親監督孩子練琴,孩子經常會撒嬌,拖延或干脆拒絕練習。即使母親自己是個音樂家,也往往一籌莫展。父親監督,孩子則更多地集中精力工作。我們中國人往往把這種現象歸結于“嚴父慈母”的功能。其實未必如此。我們家的女兒從來不怕我。她學鋼琴從來都是媽媽帶著去,我等于是“圈外人”。但是,監督練琴,常常是我更有效率。女兒見了爸爸,本能的反應就是該工作了。見了媽媽,則擺出一副吃奶的小樣子沒完沒了地發嗲、貧嘴。

  總之,孩子對父母的感情需要是不同的。父愛和父教,在塑造孩子的“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方面,恐怕比母愛、母教還重要。西方在女權運動之后,男女的角色確實有混同之趨勢。母親在外面忙,父親守家的例子也越來越多。但是,這種社會角色的混同,并不能取消進化過程為人類家庭設計的基本模式。懷孕、母乳喂養孩子的只能是母親。母親照顧孩子的基本物質需求,也是這種自然安排。父親扮演著更多的社會角色。通過這種社會角色,父親把一定的“社會期待”帶給了孩子。“爸爸期待我做一個什么樣的人”,這種觀念在學前孩子的心靈中就根深蒂固。所以,父親在塑造孩子的價值觀念、人生目標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是母親很難取代的。也只有當父親和孩子關系親密時,才能把自己的期待傳達給孩子,讓孩子的生活有個方向感。這比一天到晚督促孩子用功要重要得多。我和女兒的關系就是這樣。我其實是個很能“硬”得起來的父親,可以非常嚴厲,我經常告誡女兒工作時要有工作的樣子,不許跟我耍在媽媽那里常耍的小孩子脾氣。但是,正是因為我不時地對她嚴厲,不管白天發生了什么,睡覺時我總要守候在她身邊,保證她帶著無可置疑的父愛進入夢鄉。我不一味地反對“嚴父”,但“嚴父”的本錢是孩子對父愛的信心。我雖然從來不具體要求女兒成為什么人,但她知道爸爸期待她有精彩的生活,能對社會作出卓越的貢獻。因此,她根本不用督促,每天課后能夠用功三四個小時甚至更多。

下一篇:習慣是家教中最重要的兩個字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到底該窮養還是富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周口市| 铜川市| 璧山县| 汪清县| SHOW| 罗山县| 彰化市| 衡山县| 泸定县| 平远县| 金秀| 西青区| 德格县| 枝江市| 达拉特旗| 抚顺县| 屯门区| 江川县| 木兰县| 马山县| 黎川县| 嘉鱼县| 凉城县| 界首市| 江门市| 类乌齐县| 延安市| 台南县| 酒泉市| 阜新| 绥江县| 广水市| 桃园县| 越西县| 祥云县| 华亭县| 达拉特旗| 宝鸡市| 海城市| 张家港市| 沙坪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