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絕大多數人都會抱有完美主義的夢想,然而這種情結會讓我們無法與真實的生活達成同步。
例如,納迪亞花費了3萬美元為自己的兒子安排成年禮,精心設計每一個細節。雖然折騰了好幾個月,但當那一天到來時,她還是高度緊張。結果,當天的狀況在納迪亞看來是一個又一個災難性的事故:一早就來了暴風雨,所幸她準備了預案,支起了帳篷;隨后DJ塞車遲到,晚點了一個小時;不久,她又發現兒子醉了,并且在親戚和有身份的朋友面前吵鬧起來。
納迪亞極為尷尬,大失所望。盡管客人在場的時候,她竭力維持著母親的完美形象;但當客人離開后,她還是發作了。結果,她不僅破壞了兒子的宴會,也讓他在留宿的好友面前下不來臺。隨后,納迪亞又同丈夫爭吵起來,和DJ也發生了沖突。因為場面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效果,她就弄得所有人都不開心。
當生活不像計劃那么如意時,我們就會產生抗拒的心理,會鬧情緒,因為我們感覺受到了威脅。當我們心中“應該怎樣”的完美夢想破裂時,我們的自負感就凸顯了出來。我們希望自己所愛的人和自己的生活都像受控的機器人一樣有條不紊、毫厘不差。一旦達不到這個理想,我們看待人和事的態度就開始變得偏激過火。我們往往意識不到,凡事都期望童話般的完美結局,其代價也許是損害親人的幸福。
當我們用傳統方法教養孩子的時候,我們會敦促他們敬仰我們,因為我們就是這樣被養大的。為了做一個好家長,我們覺得自己應該全知全能。我們很少意識到,當我們把自己塑造得無所不能時,反而會給孩子造成恐懼感和壓抑感。孩子眼中的我們是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大身影,如此一來,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格外渺小。結果,我們會給孩子造成一種印象:他們“不如”我們。這對于他們認識自己的能力構成了阻礙。
如果孩子總是覺得父母“無所不知”,凡事都能拿出完美的解決方案,那么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會認為自己也應當如此。我們不愿意表現出自己的不完美之處,所以也會教孩子怎樣掩飾他們的不完美。而他們真正應該了解的是:完美無瑕才是個愚蠢的概念。
納迪亞為兒子安排成年禮的想法就很不得當。我們追求的目標不應是完美無瑕,而是接納一個不完美的自己。納迪亞的案例正好說明:她的兒子和她一樣都是有缺點的,都會做出不得體的舉動,也都會把事情搞糟。我們也不應該讓孩子形成錯覺,認為我們和他們永遠是“一體”的。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放棄那種執念,不再堅持做一個“完美”的家長。
當我們坦然承認自己的缺點,不再以一種自我鞭撻的態度對待自己所犯的錯誤,并實事求是地看待問題時,也就是在向孩子傳遞一個信息:犯錯是在所難免的。笑著面對自己的錯誤,坦承生活中的不安全感,這意味著我們不再盲目地相信世上有完美無缺這回事了。撤去了上下級的隔閡,我們就可以鼓勵孩子與我們人對人、精神對精神地平等相待,并在此基礎上與我們建立長幼關系。納迪亞不能輕松對待成年禮中出現的問題,令人遺憾;如果她能做到談笑面對,就等于送給兒子一個極為珍貴的經驗:我們應當坦然接受現實,包括我們的錯誤行為。
我們要做的僅僅是以身作則。當孩子意識到我們能完全接受自己,他們也會坦然接受自己的一切。如果我們做了不得體的事,但卻能夠誠懇面對,就等于告訴孩子:不要把這些事太放在心上。在嘗試新事物的時候,如果我們能抱有一種自嘲的態度,就等于教給孩子:去探索生命和生活吧,別太在意“看起來”怎么樣或是表現如何。
我不知道納迪亞有沒有故意在她兒子面前“犯過傻”,比如唱歌、跳舞或其他不太理智的舉動;目的是告訴兒子:我也不是做什么都完美無缺。這樣做可以鼓勵我們的孩子去做一些不太確定的事情或進入一些不太熟悉的新領域。我不知道納迪亞是否曾站在同一高度上,同她的兒子以及他的小伙伴一道做過游戲;也不知道她是否曾毫不猶豫地蹲下身子學驢叫或假扮青蛙王子。一旦孩子看到我們低下身與他們保持同樣的高度,我們之間的距離就拉近了,就可以建立一種活潑而沒有壓迫感的聯系。我也懷疑納迪亞是否曾毫不掩飾地在兒子面前趔趄、摔跤、哭泣或者弄臟衣服。她是否曾向孩子表明:清潔不夠徹底的房間、修剪不夠精心的指甲、描畫不夠完美的妝容其實都無關緊要?如果我們這樣做了,也就是在告訴孩子:“不錯”也是足夠好的。
如果我們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和不完美,就等于為孩子做了件好事,向他們透露出寬容的信息。如此一來,孩子也就能從容自如地扮演好屬于自己的角色;他們會看到一個自然幽默的自己,再也不受自負感的羈絆。
下一篇:自負感是如何發生作用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你給孩子的愛離溺愛有多遠?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