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父母應當把孩子在自己心中觸發的反應視為精神成長的機會。
如果父母允許孩子體驗自己的真情實感,他們就會迅速獲得釋放。
如果父母放下抵觸情緒與主觀臆測,平和客觀地看待孩子的行為,就不會遭受負面情緒的困擾。
孩子的吸收能力強,他們會像海綿一樣浸泡在我們的愚蠢和狂亂之中。因此,我們必須對自己所經歷的情感提高警惕,以免不恰當地在孩子面前宣泄出來。我們只應告訴孩子那些自己反復經歷后得出的感悟。如果孩子看到我們總是把自己的感受強加于人,或者由于別人缺乏我們具有的經驗而責怪對方,那么孩子也會重蹈我們的覆轍。反之,如果孩子發現我們勤于創造自省的機會,隨時能夠承認自己的錯誤,那么他們也將學著勇于面對錯誤,并且有能力糾正錯誤、逾越障礙。
要成為覺醒的父母,意味著我們在同兒女的互動中要勤于自問:“我是否在用一種恰當的方式對待孩子,我是否受到過去經歷的左右?”我們關注的焦點始終應是作為父母的自己:“我此刻的所作所為對長幼關系有何影響?我的一言一行是不是自己經歷的流露,而不是孩子該聽該看的?”
尤其是在養育孩子的最初幾年里,父母的表現猶如一面鏡子。如果我們自己找不到通向快樂之路,自然就無法映照出孩子的快樂。于是,他們猶如面對著一道柵欄,同某些最本真的天性隔離開來。如果孩子不能依著天性享有那份原始的快樂,該是多么悲傷啊!
我們的覺醒和不覺醒不僅能通過深藏不露的內在痛苦表達出來,也能通過外在的儀態流露出來;即使我們什么也不說,什么也不做。我們在清晨如何擁抱孩子?當他們打破了我們心愛的花瓶時,我們該如何應對?在發生交通事故時,我們該如何處理?我們如何坐下來同他們聊天?當他們向我們展示一件東西時,我們是否在認真觀看?我們是否真的對他們的話感興趣?……這一切都對孩子影響巨大。當我們向他們提出不正當的要求或問題時,他們不僅能注意到,而且能感覺到我們什么時候在發難,什么時候在退卻。他們會由于受到我們的贊美而感動,也會因為受到責備而傷心。他們能感受到我們出現時無言的氣場,也能感受到獲得接納或遭遇拒絕時無形的能量。所有這些交流的傳遞方式只有兩種:覺醒或不覺醒的交流。
如果我們自己的井里空空如也,怎么能為孩子提供充足的水源呢?如果我們自己得不到充實滿足,將會利用孩子來填補空虛。我們會無意識地教導他們如何與我們未曾解決的恐懼、我們對空虛的抵觸以及我們忘卻的謊言相處。這就是未曾解決的失落感帶來的影響。
下一篇:美專家教你36計帶出好孩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直面自身的消極反應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