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養育具有心理治療作用。可以讓父母對自己小時候的被養育模式進行反思。
溝通型養育
這種方法體系主張對孩子的養育應該采用溝通的方式,而不是懲罰的方式。由于對專制、懲罰型的養育方式不滿意,人們提出了一些新的養育觀點,形成了溝通型的養育流派,強調父母應該更好地與自己的孩子進行溝通。目前大多數的養育書籍和養育課程都以這種溝通型的養育方式為基礎。這種方法體系認為,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壞孩子,只有差勁的溝通;孩子們本質上是好的;父母應該做的只是學會如何去傾聽他們、與他們交談。這種“現代的”養育方式讓人感到高興,它把孩子當作一個行為由情感支配的人來尊重,并且鼓勵父母去深入了解是什么情感在支配著孩子的舉止行為。父母試著用建設性的方式向孩子傳遞信息,告訴他們父母希望看到什么樣的品行。父母也會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用理解去營造一個總體上積極的家庭氣氛,因此,他們會盡量少對孩子說“不”。溝通型的養育方式強調為人父母的技巧,以減少懲罰孩子的必要性。這種養育方式用心理研究代替了責罰,打屁股是根本不允許的。
溝通型養育方式的主要問題是父母往往會失去權威,反而扮演起了業余心理學家、談判家或者是外交家的角色。結果可能會使孩子們不尊重權威,對家長權威的缺乏尊重將會導致孩子們不尊重其他人,包括教師和警察等。此外,如果過分地使用這種養育方式,大多數孩子都會把它看成是虛情假意,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對話聽起來只不過是頭天晚上老爸、老媽在家長學校聽來的那些感情上無懈可擊的套話而已,而根本不是真正的溝通。溝通型的父母不說“別打你的弟弟”,而是會說出孩子的感受:“你肯定對弟弟非常生氣。”這聽起來沒錯,許多父母也覺得很對,但是,當確定了他在生氣之后,如果他還繼續打他弟弟,那又會怎樣呢?你該怎么做?另一個問題是,父母常常會擔心由于他們沒有以“心理學上正確的” 方式作出反應而損傷孩子的心靈,這讓他們常常會最終不表明自己的立場。因此,這種養育方式存在著對孩子過分地放任自流的危險。
行為改進型養育
行為改進型養育告訴我們,孩子們的行為會由于父母如何構建孩子的成長環境而受到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如果在你已經盡你所能進行了心理學上正確的溝通之后,你的孩子還在繼續打其他孩子,你就只有把他和其他孩子隔離開了。大多數孩子都會對行為改進措施反應良好;而有些孩子則會認為這種養育方式是在有意為難他們。雖然這種方式有點機械(仿佛與訓練寵物一般),但是行為改進型養育為父母提供了一些養育的技巧,比如暫時制止孩子的行為、正面地支持鼓勵以及教導孩子分析行為所造成的后果等,當專制型及溝通型的養育方式均不起作用時,可以采用這種方式。對于有情緒問題的孩子或者脾氣不好的孩子來說,如果他們對其他養育方式根本沒有反應,那么行為改進養育方式可能會十分有用。采用行為改進型養育方式的管教者注重的是規范孩子的行為,對孩子加以訓練,而不是去認識孩子的內心。
行為改進型養育的缺點在于遲早你會用完所有的技巧,或者耗盡精力,從而無法持之以恒地應用這些技巧來養育孩子。行為改進型養育的最大危險在于它注重的是外在的方法,而忽視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使得孩子被當成一個項目去實施,而不是作為一個有情感的人來培養。
親密育兒法
依靠上述三種方法中的任何一種來解決養育問題的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的品行確實有所改觀,但只是暫時的。如果缺乏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情感作為可靠的基礎,任何其他的養育方式都只是一些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技巧,或者不過是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招數,采用這些技巧只能是臨時抱佛腳而已。上述三種養育方式中沒有一種融合進了這樣一種養育理念,即:子女的養育應該視孩子的年齡和性情以及父母的性格特點而“量體裁衣”。每個家庭、每個孩子、每個場合都各有不同,在糾正子女行為的過程中,父母必須對所有的這些因素加以考慮。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必須了解自己并且了解孩子。
我們的養育方法吸納了上述三種方法的優點,而且在為養育建立一個堅實的基礎方面更深入了一步:養育孩子的關鍵是父母和孩子之間要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只有以親密的親子關系作為堅實的基礎,父母才可能平衡而不失之偏頗地應用前面提到的三種方法(專制型、溝通型和行為改進型)來養育子女。如果你的孩子存在養育問題,你可以通過你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來找到解決的辦法。你應該問問自己:“我的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我該如何幫他處理好這些難題呢?”而不是考慮:“我怎樣才能讓他有良好的表現?”這樣的方法能夠幫助父母和孩子一起來協力解決問題而不是互相沖突。我們可以把親密育兒法看作是一個金字塔:底座寬大、堅實,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來建造,但是越往上你要用的精力和材料就越少。這種結構既堅固又耐久。其他的方法一開始可能會顯得很方便,但是都缺乏金字塔那樣寬廣的根基,因此不久你就需要不斷地進行棘手的修補工作。
作為父母:你必須肩負起管教子女的責任,但是不能采用控制孩子的方式;你必須和孩子進行溝通,但是必須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進行; 你還需要掌握管教孩子的方法來應付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情況。但是,當這些技巧都不能奏效的時候,你就必須求助于對孩子進行深入的了解。采用親密育兒法來養育孩子,能夠讓你樹立起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夠(最大程度地)具有良好的行為表現,并且能夠建立起為享有一個幸福、富有成效的人生所必需的內在自控力。在對孩子的養育中,專制型的養育方法主張:“我來告訴你該做些什么。” 溝通型的方法主張對孩子說:“你認為什么是該做的事呢?”行為改進型的方法主張對孩子說:“如果你這么做,就會有那樣的結果。”而我們的建議是給你的孩子這么一條帶有親密情感的信息:“你可以相信我,我會幫助你懂得該做什么。”
在下一節(“親密育兒的十大原則”)中,我們將就親密育兒法作一個概述,你將會看到上面講述的各種養育方法如何被融入到親密育兒法的整個體系中。請你記住,對子女的管教需要采用一整套不可分割的辦法,所有單獨的部分都必須用親密的親子關系將它們糅合在一起,然后才能加以應用。
西爾斯養育手記向有經驗的父母學習
每當我給即將開始實習的兒科見習醫生們提建議的時候,我都會告訴他們:“你們應該走到有智慧、有經驗的父母中去,向他們學習。”這些父母是真正的養育專家。實際上,本書的許多素材都來源于我們在兒科實踐中所遇到的那些經驗豐富的父母,他們與我們一起分享了他們的成功與失敗。在使我們自己的養育理論體系化的過程中,我們記錄了這些有智慧的養育者的做法以及他們的子女最終被培養成了什么樣子。我們學到了這么一條:有智慧的養育者會花費時間和精力,在孩子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想提前創造各種條件來培養子女的良好品行,不給孩子留有行為不當的余地。有智慧的養育者會:
●與他們的子女始終保持情感聯系;
●建立起父母子女之間的相互敏感;
●把更多的時間花費在培養良好品行上,因而不必對孩子作太多的糾正;
●對適齡行為有著富有成效的理解;
●用幽默來促進孩子的協作精神;
●善于不被孩子察覺地引導孩子的行為。
出于對孩子的疼愛,你非常容易接受每一個有助于你造就一個聰明的、品行良好的孩子的建議。本書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你的洞察力,讓你學會辨識哪一種建議會使你和孩子拉開距離,哪一種建議會使你們更加親密無間。你應該選擇那些養育了許多子女并且子女為你所喜歡的家長,聽從
他們的建議,和他們交朋友,并向他們學習怎樣管教孩子。
本文由新華文軒北京出版中心·華夏盛軒圖書授權摘自《西爾斯親密育兒全書》
下一篇:孩子不愛吃飯 餓一餓真有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嘴硬的“犟BB”該如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