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育兒師蘭海給天天家召開的家庭會議很特別。一個家庭會議要分三次來召開。第一次是家長會,蘭海要單獨給爸爸媽媽開。
爸爸媽媽非常期待這個家長會,天天的問題困擾他們好多年了,他們特別希望超級育兒師能給他們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法。
家長會在期待中開始了。
蘭海開場:“首先我必須要說天天非常可愛,但是她很不獨立。看到她今天的問題行為,我會更擔心她的未來。天天馬上要讀小學了,她在調整自己的狀態,她內心里其實挺渴望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怎么改變,你們想過嗎?”
蘭海的開場一下抓住了爸爸媽媽的心。
“我想首先是大人的改變。”蘭海看著媽媽,“媽媽首先要做到自己的獨立。然后對天天有態度上的改變。”
媽媽點頭。媽媽自己也知道,有外婆在,自己一直都在依賴外婆,也想過要獨立,但總沒有具體的行動。
蘭海轉向爸爸,她直視爸爸的眼睛:“我感覺到爸爸好像在回避,其實你心里特別明白你需要做什么。但是你在猶豫。”蘭海憑觀察日的直覺意識到,媽媽是過分依賴外婆,但爸爸不是。爸爸很清醒,但是故意不作為。
蘭海說中了爸爸的心事:“我們家里一直是外婆照顧。很多時候我覺得應該用我的方式去做,但是,畢竟長輩很辛苦,如果我堅持我的做法,很可能會給她帶來心理上的沖擊和傷害。所以我還是選擇了不說。”
爸爸的這種心理是很多三代同堂家庭中年輕一代父母心理的寫照。但是保持沉默也需要方法,順從和回避顯然不能解決孩子的問題。
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爸爸媽媽是這個家里必須要做出改變和做出決定的人。
本文由接力出版社授權摘自《超級育兒師》
下一篇:天天只做自己擅長的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隔代,愛多還是害多?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