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為什么寶寶特愛黏人?
寶寶七八個月大時已經開始辨別陌生的臉孔,在1歲2個月到3歲之間,他會開始黏主要照顧者,而1歲8個月大時,更是寶寶黏人的最高峰。這種像無尾熊抱樹一樣地黏著依附對象的情形,在1歲以上的孩子身上尤其明顯。而部分認知、記憶力發展快的寶寶,甚至在1歲時就會認得主要照顧者(通常是媽媽的臉),進而特別地依附她。
為什么寶寶愛黏人?車先蕙心理師表示,當寶寶光溜溜地來到這個世間時,媽媽就等于是他的生命,這層依附關系是寶寶安全感的來源,寶寶借此感受到“媽媽很愛我”的感覺,這是人生的必經階段,如果親子間沒有這一層依戀,反而代表親子關系不夠深厚。
我的寶寶有嬰幼兒分離焦慮癥嗎?
“寶寶黏人與嬰幼兒分離焦慮癥之間的差別在于痛苦的程度”,車先蕙心理師明確指出。她解釋,面對分離,會有不安的情緒與行為產生是正常的,但并不代表寶寶黏人都是嬰幼兒分離焦慮癥。正常的分離,寶寶可能都會有苦惱、哭泣、緊抓東西不放、產生怒意的痛苦情緒,這些情緒可以通過大人的安撫而舒緩。如果寶寶合并有下列四種情況,而且重復發生1個月以上,就是所謂的“嬰幼兒分離焦慮癥”, 3歲以下的寶寶比較常見,爸媽可得留心,讓寶寶接受進一步的治療與輔導。
1 重復發生過度痛苦的情緒
車先蕙心理師表示,有嬰幼兒分離焦慮癥的寶寶,要離開家或依附對象時,或者預期依附對象要離開時(例如看到媽媽拿包包),他不僅僅會哭泣,而且往往無法被安撫,還會合并有吐奶、惡心感、胃痛、肚子痛、甚至發燒等狀況產生。臨床上她曾輔導過幼兒園的孩子,因為不想離開依附對象,全身抽搐、在地上打滾持續1個多小時以上。車先蕙心理師強調,這些所謂的過度情緒反應,不僅僅是心理上反應,也會合并有身體癥狀。
2 睡時多惡夢
常常在睡覺時作惡夢,醒來后會狂哭、大叫,觀察親人是否在身邊,大一點的孩子會無意中說起:“我夢到媽媽被惡魔抓走了……”表達害怕爸媽離開,或擔心自己被抱走的念頭。
3 擔心主要依附者受傷或失去他
3歲以上的孩子會表達出:“我不要去學校,媽媽會不見”、“有壞人會來抓走媽媽”等言語,憂慮依附對象離他而去。
4 沒有主要依附者的陪伴就不睡
假如媽媽出門必須留下寶寶,沒有媽媽在身旁,寶寶就會哭鬧、無法入睡。
“兒童及青少年的分離焦慮癥痊愈率極高?!避囅绒バ睦韼煴硎?,若家長發現孩子有上述嬰幼兒分離焦慮癥的表現,應該積極尋求醫療協助。一般情況下,爸媽應建立“分離焦慮是孩子正常發展過程”的心態,不要去抱怨與打罵孩子,包容孩子的情緒、多給正向的回饋、鼓勵他繼續進步,讓孩子感受到即使爸媽不在我身邊,還是很愛我的,并安心邁向他獨立學習之路。
上一頁1234下一頁下一篇:正確應對寶寶的惱人行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男女寶寶教養的四大差異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