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不成功的“模仿秀”
“媽媽,我幫你擦了地。”“是嗎?寶貝真乖,你拿什么擦的?”“就是這個。”孩子得意地指著地上的道具,你剛看一眼,就不由自主地拍了下自己的腦袋大叫:“我的天!那是刷馬桶的刷子。”
孩子總是希望自己心靈手巧的,而他們也總喜歡模仿父母的舉動,期望可以像爸爸媽媽一樣嫻熟地做著各種各樣的事情,而爸爸媽媽總會以“你不會”的借口不讓他們做,可是父母一不提防,孩子還是會抓住機會開始上演“模仿秀”,當然,因為識別能力和思考能力有限,不是道具模仿錯了,就是方法模仿錯了,導致整件事情面目全非。
父母對策
這個時候,父母往往想抓狂,不過,在失誤發生后,你的主要任務不是打擊孩子,告訴他做得有多糟糕,你最好克制自己想發火或者懲罰孩子的想法,耐心地告訴孩子,你對他想幫助你的行為非常感謝,并且肯定他的動機是對的,然后幫他分析做錯了的地方、錯的原因。最后,找個機會,拿出正確的工具,帶著孩子一起擦次地板,這個過程能很好地滿足孩子的模仿欲望,也能讓孩子掌握正確的方法。
孩子正在創新
小笑對這只會跳舞的玩具狗已經玩膩了,因為它已經把同一種動作跳了3個月了,小笑不用看就知道它下一個動作要做什么。想起動畫片里會會游泳的小狗,小笑靈機一動,把小狗扔進了魚缸,可是會跳舞的小狗沒有學會游泳,反倒因為電路被打濕,連舞也不會跳了。看著花大價錢買了的玩具就這么報廢了,爸爸媽媽還真有點心疼。
孩子很少會考慮到物品的價錢的,何況他們對金錢實在沒有什么成形的觀念,對玩具,他們的要求簡單又直接:我喜歡玩。所以,當他有了更好的“玩法”時,他一心便想去嘗試,至于后果,他不可能考慮到。對于新奇的玩具和新奇的想法,孩子是沒有辦法克制自己的“沖動”的。
父母對策
家長給孩子挑選玩具的時候,一定要和他們的年齡和發展相符合,這樣才不會讓孩子覺得“不好玩”、“不會玩”,失去興趣。也不要一次給孩子買太多玩具,這樣也容易讓孩子“顧此失彼”,不能專心。給孩子玩具的時候,告訴孩子怎樣做才是愛惜玩具,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發明新的玩法,既開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不破壞玩具。
發泄不滿的情緒
“媽媽,我要出去玩。”“媽媽忙著,你自己和娃娃玩會。”“媽媽,我真的想出去啦!”媽媽一邊疊衣服一邊頭也不回地說:“寶寶乖啦,媽媽真的忙著的,下午再出去好不?”寶寶突然使勁就把手里的小汽車往地上砸去,看著四分五裂的小汽車,媽媽不知道他怎么突然發這么大的脾氣。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關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得到父母足夠的措施,他就會用自己的方式來吸引父母的注意,而孩子通常會覺得,父母不許他做的事,就是引起父母注意的最好方法。當然,這個方法也屢試不爽,他們總是如愿引起了父母的關注,雖然有時候這些關注是生氣的。
父母對策
時時關注孩子的心靈,從孩子得角度看他需要些什么,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他足夠的關心。當然,對孩子這種故意破壞的行為一定要批評,告訴他錯在哪里,應該怎么做。讓他們明白,可以用更好的方法得到父母的關心,而不是這樣亂摔東西搞破壞的行為。讓孩子對他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摔壞了東西,要負責收拾,而且也不能再得到相同的東西,讓孩子明白這樣的破壞帶來的不良后果,他下次就會避免。
覺得有趣
小嚴偶爾不小心把媽媽畫畫的顏料打翻在桌子上,桌布登時變得五顏六色,小嚴覺得又新奇又有趣,他拿起剩下的顏料,興奮地開始滿屋的“涂鴉”,墻上、地板上甚至床單上,全部都留下他“作畫”的印記,他的小手、身上的衣服、小臉蛋,也都五彩斑斕。
孩子這個時候行為的準則就是:我做我感興趣的事情。他們是沒有什么顧忌的,只要是他覺得好玩的、有意思的事情,他才不管會有什么后果呢!因為和父母考慮問題的角度不一樣,為了滿足自己,讓自己玩得開心,孩子往往就犯了錯。
父母對策
孩子并不能意識到他的所作所為會帶來的不良后果,所以父母的苛責無濟于事。可以給孩子說明道理,找到折中的方法讓孩子玩耍,并從孩子的玩耍中發現他的興趣所在,這才是聰明的父母會選擇的方法。
上一頁123下一頁下一篇:寶寶打針會有疼痛的記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笑是寶寶智慧的曙光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