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孟子說過: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我并非對枙子花有什么偏愛,但每年枙子花開總不免引發若干思考。就算是老調重談吧,也許多少還能為校園某些無形精神污染提個醒。”近日,著名歷史學家、原華中師范大學校長、教授章開沅發表文章,呼吁大家愛護校園,做孩子的好榜樣。
28日,章開沅給華中師范大學校報編輯部發了一封題為《梔子花引發的思考:愛護校園,救救孩子》的郵件。他由近日健身見到有孩童打鬧破壞植物,進而引發對孩子教育的思考,指出成人以身作則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信中章老說,華師宿舍前大片的梔子花,每逢花開時,經常看到有過路成年人公然隨意摘花。每逢看到這番情景,他心頭難免隱隱作痛。“心疼的不僅是枝頭的鮮花,而且是含苞待放的祖國花朵——路旁就是華師附小與幼兒園。摘花者大都是有兒有女的了,他們是否考慮過自己不經意的行為可能對下一代造成什么影響?”
章開沅表示,孩子們應該是懂得不能隨意采摘花朵的,但是卻不相信人人都必須遵守,因為路過的成人摘花者已經為他們做了不良榜樣。“我常說,素質教育首先是完善自己,包括教師與家長乃至所有的成年人。”
章開沅表示,當我們乃至我們的長輩就受過愛護公物遵紀守法的教育。“為什么100多年來課堂上反復講解的‘公德’,至今仍然未能化為多數國人的自覺行動,這能單純地怪孩子嗎?”章老稱,孩子們公德教育的缺失,要從老師、父母,乃至各級領導身上尋找責任,也要往更深層的地方追根溯源。
下一篇:媽媽,我害怕會“去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不同類型爸爸的育兒要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