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要小孩子刻苦念書,我的體會是先要設法讓他們定下性來。
小孩子愛不愛念書,對念書有沒有興趣,關鍵在于小時候的定性。小時候個性還沒定,是最好塑造的時期,一定要把他們提高到一個水準,再讓他們自己去發揮。這樣,他們就會順著這個既定的方向走下去。如果這時能夠讓他們的成績遙遙領先的話,人家就會永遠追不上了,孩子想要第一的心理,是會成為習慣的。
我的孩子都是在鄉下出生的。鄉下沒有很好的念書環境,上學第一年,孩子們對待念書的態度很懶散,根本就沒有什么要好好念書的欲望。每次我看到孩子放學回家一副無憂無慮的樣子,就想起我小時念書的事來。那時我沒有人管,在學校就知道混日子,老師也不怎么嚴格,成績很差也沒有什么羞恥心。我之所以會是那個樣子,現在想來是因為養母沒有讓我從小形成定性念書的習慣。
看到孩子也和小時的我一樣,我很急,我想只有趁早讓他們定性,才能改變他們。不然的話,這樣子下去,恐怕永遠就是這樣而已,也許就和村里的所有人一樣,隨隨便便就過了一生,這樣不是很可怕嗎?
為了讓孩子定下性來念書,徹底改變他們不愛念書的壞習慣,我從小學一年級下學期起,就每天抽出時間陪他們讀書。有時陪讀陪累了,就陪他們一起輕松地聊天,當然聊天的內容也都是選擇對孩子的成長有益處的。
如果我在陪孩子的過程中,遇上什么自己要做的事,沒有時間陪的話,我一般也會在他們看書的時候,時不時地到他們屋里走動走動,好像在監督一樣,讓孩子感到我是很注意他們學習的。當然只要他們在念書,我就不去干擾他們。
這樣經過一段時間,慢慢地他們就養成了即使大人不在也能很好地念書的習慣。這以后,不管你有沒有監督,他們都可以自覺地念書了,因為他們已養成了一種很好的念書習慣。
說到幫助孩子定性,其實父母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定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最起碼在這個階段,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做好表率。
老大上小學三年級到輔導班補作文時,看似她一個人在補,其實是我們全家人在陪著她補,也是我們全家人在補。
那時,家里有輛廂型貨車,老大去輔導班,我們全家都陪她去。她一個人上樓去補作文課,我們大人就在樓下看雜志,老二就看他的小人書。這種全家人陪她補課的日子,持續了差不多一個學期。
說實話,我小時沒有養成愛看書的習慣,到現在不得不開始重新培養了,沒辦法,為了孩子必須這樣。
這樣的日子雖累,但卻是很值得的,因為這為孩子定性念書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現在的家庭,如果大人不在,只有小孩在家的話,他們一定會偷看電視。因此,當一家人都在家時,大人最好不要看電視,不然怎么要求小孩,怎么能使他們心服口服?他們會想,你們可以看,我為什么不可以看?要讓他們心服口服,就要做給他們看。
要孩子定性,做父母的一定要根據每個階段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做法,越小越是要給出規定,讓孩子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如果給他們太多自由,就不可能很好地定性,這無疑就會影響到他們將來的成長。
當然,大人要求一個10歲左右的小孩子在念書上定下性來,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為小孩子的天性就是不好靜下來的,小孩子大多活潑好動,我的小孩子也是這樣,這方面我可是絞盡腦汁。
下一篇:孩子太過自私是種病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非常時期”的“非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