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長沙一家快遞公司職員王先生,前幾天騎著單車送小學三年級的女兒上學,結果惹得女兒不高興,放學后對他說:“爸爸,別人都是開著小車來學校的,你卻騎單車,以后別來了,太讓我沒有面子了。”王先生聽到女兒這么說,心里很不是滋味,又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女兒。
看到這則新聞,我心里也不是滋味。想想30年前,我的父親也是每天騎單車送我上學,不論寒冬酷暑。那一路清脆歡快的鈴聲,以及雪天凝結在父親胡茬上的冰晶,一直留在我的記憶深處,讓我感恩至今?;蛟S是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讓現在孩子們的心態(tài)也變了,但我始終認為,吃苦、挫折、磨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那位父親完全應該在女兒面前理直氣壯,教育孩子學會面對家庭現實、學會感恩父母。
記得有位哲人說:“老年遭受困苦是不幸的,少年未經困苦也是不幸的?!闭驗槿绱耍膭詈⒆映钥啵尯⒆咏洑v磨難、挫折,已成為世界上很多國家教育下一代的重要理念。英國著名的伊頓公學,都是貴族富豪子弟,盡管學校所在地十分寒冷,但學校沒有安裝暖氣,學生睡覺只蓋一條毛毯,洗澡還得使用冷水。美國家長教育孩子“要花錢自己掙”,不管其家里多富有,孩子12歲以后就會給鄰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剪草、送報賺些零用錢。德國家長從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還規(guī)定,孩子到14歲就要在家里承擔一些義務,如給家人擦皮鞋等。日本從幼兒園開始,就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吃苦”精神,每逢冬天,幼兒都要赤身裸體于風雪之中滾爬跌打一定的時間。
而與這些發(fā)達國家推崇的“富門寒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我們身邊到處是“寒門富教”的現象。很多家長認為“再苦不能苦孩子”,自己勒緊褲腰帶,對孩子卻有求必應,一味遷就,衣服要穿名牌的,文具要買高檔的, 一些大學生,竟然要請鐘點工來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過分的溺愛,使得現在的孩子處處養(yǎng)尊處優(yōu),時時唯我獨尊。在這樣的溫室里,又如何能磨煉他們的意志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呢?
其實,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明白,讓孩子吃點苦有好處,但就是做不到。疼愛子女是父母的天性,眼下生活水平提高了,給孩子吃穿講究一點,也在情理之中,但切不可好過了頭。享樂在先,或許令人羨慕,但這只是一個過程,不會永遠樂下去,走到終點便是苦;吃苦在先,同樣也是一個過程,不會永遠苦下去,走到終點便是甜。人的一生誰都難以躲過苦難,如果該吃苦的時候不吃苦,那么到了不該吃苦的時候就一定會吃大苦。香港富豪李嘉誠,深知“千金難買幼時艱”的道理,從小就有意讓孩子們遠離富貴,自食其力,所以他的孩子個個事業(yè)有成。
啰嗦了半天,我還是要回到前面的話題。據三湘都市報的后續(xù)報道,還有一位曾經因為單車送學同樣遭到孩子奚落的父親,現在正在加緊學車、準備買車,要為孩子掙回“面子”。我不禁啞然,與李嘉誠相比,這位父親究竟丟了哪門子臉了?“人生咬得菜根,則百事可為”,奉勸我們所有的父母,都應該記住這句話。否則,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卻可能是“跳蚤”。
下一篇:了解孩子要探秘他的心理建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愛孩子,請先尊重他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