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幼兒“EMBA”與高爾夫培訓班
“一個周日的早晨,‘EMBA’(原意為高級工商管理碩士)班在上海金融區中心正式開課了。這個為期兩年的項目很受歡迎,迄今已培養了1500名學生。雖然它與其他旨在培育中國商界未來領導人的班大同小異,但兩者有一個關鍵的不同:這里的“e”不是‘executive’(高級經理人),而是‘early’(早期),班上學生最大的才6歲?!?/p>
6歲的孩子讀“MBA”?這可不是什么新聞了。時間追溯到2007年3月,或許美國《時代》周刊記者利亞姆•菲茨帕特里克在寫下這篇題為《負擔沉重的中國孩子》的文章時,并沒有預料到,此文在被中國的《參考消息》迅速轉摘之后,中國的讀者更多把關注的焦點投向了文章中所提到的幼兒“EMBA”。什么是幼兒“EMBA”?它的出現意味著什么?在國內一直高溫不下的教育問題的大背景下,讀者對于這些問題的探討似乎別有一番意味。
據媒體報道,進行該項幼兒“EMBA”教育的機構于1998年成立于美國,致力于為3-6歲的孩子提供全方位的學前教育,目前已在全球3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250家教育中心。其目前設置的數學、自然科學、創意文學、經濟學等12門課程與成人MBA在培養方向上是一致的——用項目負責人的話說,“我們希望培養孩子擁有小小CEO、未來領導人的能力與潛質。”據說,這項“美國進口”的幼兒早期教育項目自登陸上海后,可謂門庭若市,由于市場前景看好,已經陸續進入華北、華南等地的一些主要城市。
無獨有偶。近來在國內的一些大城市還興起了一股少兒高爾夫熱。據說,小學員們打球所需的裝備大多從美國進口,教學用球是標準高爾夫球質量1/10的兒童專用練習球,最小的迷你高爾夫球桿甚至適合2歲寶寶使用。培訓中學員除了要進行實戰演練,還要學習高爾夫球場上的禮儀、專業術語的英文表達等。主辦方和家長們認為,高爾夫是一項優雅、舒緩的貴族運動,通過這種運動,可以加深孩子對社會上層、社會“精英分子”的認識,從小培養氣質、風度;他們還認為,高爾夫是一種國際化的社交方式,也有助于培養孩子“解決問題、應對不同環境”的能力。
隨著媒體報道的深入,人們發現,類似這種以培養“小紳士”、“小淑女”、“小CEO” 為目的的精英式、貴族式教育在國內的大城市并不鮮見。例如,兒童美式橄欖球、兒童日式棒球等也已經進入國內教育領域;上海的幼教機構有一項名為“幼兒瑜伽”的課程,內容是讓18個月的寶寶接受一些瑜伽方面的訓練;京滬的一些寄宿學校,專門培養面向國際一流大學的預科學生,教學語言一般是英文,教材是國際通用的英文原版教科書,學生食堂是營養師調配的自助餐,人稱“貴族學?!?;而一些家境富裕的父母干脆將孩子送到國外的一些寄宿學校深造,希望孩子能夠接受貴族氣質的熏陶,并且借此升入頂尖大學……
分析這些所謂精英式、貴族式教育,必須提及一個讀者最為敏感的話題,那就是:這些項目大多是“舶來品”,并且大多與“高價”聯系在一起。以幼兒“EMBA”為例,如果以每周授課一次的頻率計算,上完所有的課程需要兩年時間,花費超過2萬元,每小時的費用在百元上下。而少兒高爾夫培訓班每次一小時的課程收費為120元,如果學員賠聘請私人教練的話,還要付出從每小時250元至每小時1000元不等的費用。那些京滬的寄宿學校,每學期學費及各種雜費少則數萬人民幣,多則數萬美元。而據說英國的一些寄宿學校,每年的費用不少于2萬英鎊(約合人民幣30萬元)。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讓孩子從小接受“高品質教育”,家長們不惜花費重金。美國《時代》周刊的這篇文章還披露,“中國大城市有約60%的家庭將1/3的收入花在了子女教育上”,意在用教育的高成本解釋中國家長對教育高回報的期望。然而,在中國20年來的財富爆發和隨之產生的貧富差距面前,恐怕這個數字所折射的問題還有更多?;蛟S正因為此,在《男孩窮著養,女孩富著養》出版后,我們注意到,除了對本書教育觀念的一些常規討論之外,“教育與金錢”問題也成為爭論的另一個焦點?!m然我們始終反對把“富著養”跟金錢掛上鉤,并強調“富”即是“豐富”的意思,但愈演愈烈的討論使我們不得不在強調之余,對問題本身產生了興趣。為什么在有些家長看來,最奢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為什么有些家長會不遺余力地,甚至超出承受能力地為孩子提供精英教育、貴族教育?對家長們來說,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對于孩子來說,將來走上社會最重要的又是什么呢?或者說,教育的初衷是什么呢?在這一系列問題的背后,有什么問題被我們忽略了嗎?
上一頁123下一頁下一篇:男孩女孩,不一樣的成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學齡前兒童識字的利與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