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沖突是必要的體驗
沖突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必要的體驗。但沖突并不是一件壞事。在這場關于叫小朋友外號的沖突中,嘟嘟要承受把小朋友推倒在地后可能被責備的“恐懼”,豆豆要面對隨意叫小伙伴外號所付出的代價,兩個孩子內心都有不安、掙扎和委屈。但他們自己解決了問題,而不是被這些負面的情緒所左右。這么設想一下:如果孩子的生活一直非常順利,沒有小沖突帶來的挫折和苦惱,他們怎樣才能學會處理自己未來生活中將要遇到的各種失敗、委屈、誤解、傷害呢?
在沖突中學習交往
孩子沖突產生最主要是由于其與人交往能力的缺乏。而每個孩子都必須走出家庭成為社會人,他們需要學習與人相處的規則和技巧,比如平等交換、尊重他人和自尊,與人分享、溝通、輪流等待、自我控制等交往的基本原則和方法。交往技巧的獲得來自于父母、老師的言傳身教,但在沖突中學到的交往規則,對孩子而言是最為深刻的。孩子解決沖突過程中,會逐漸學會觀點的采擇,不僅從自己的角度和利益看待問題,還要考慮伙伴的需要,這為人際交往所須的理解和合作奠定了基礎。
嘗試獨立解決問題
沖突更是發展孩子自主解決問題能力的好機會。看動畫片時,果果很不滿賈妹打了他的頭,而賈妹則抱怨果果太高擋住了自己視線。但他們很快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互調位置。豆豆知道自己叫嘟嘟外號不對,但被嘟嘟推倒在地很疼,所以大哭起來。可是,在高高的嘟嘟面前,他也知道“見好就收”,嘟嘟道了歉,他也不再追究。在將來的學習和生活中,許多左右為難的問題會始終伴隨孩子,他們會經歷堅持、妥協、讓步……直到問題解決。經歷了獨自解決問題這一過程的孩子,在面對問題時,思考會更成熟,更容易換位思考,更能承受失敗的痛苦。
孩子一分鐘前還是“敵人”,一分鐘后又成了玩伴,這說明,孩子間的沖突大多可以在沒有成人干預的情況下自行解決,當然,這并不是說家長可以放任不管。家長在干預孩子間的沖突時,有必須遵守的準則:
當沖突很平靜時
家長首先要弄清孩子沖突的程度,孩子間有些小摩擦,一般的打鬧、推搡,只要不出現相互傷害的局面,家長不要急于介入,以免剝奪孩子獲得社交經驗的機會。當沖突發生時,家長應先冷靜地觀察,試著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如果孩子自主解決了,家長可以不問,但有時則需要事后問他們是如何解決的,因為孩子年齡小,解決問題的方式有一定局限性,需要家長適時指導。
當沖突將升級時
當孩子間的矛盾即將升級或明顯有人會受到傷害時,家長應該制止沖突,讓雙方平靜下來,讓他們說說各自的理由,再讓孩子互換角色——如果你是他,你覺得這樣做對嗎?引導孩子理解對方,懂得與小伙伴交往不能只顧自己。家長還可提出建議,讓孩子把自己的行為同某一行為準則或其他小朋友的表現進行比較,讓孩子自己判斷自己的言行是對是錯,然后引導孩子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記者 劉小輝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把機會分給每一個孩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長和老師溝通的藝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