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原因3:在幼兒園不吃零食
在幼兒園,當孩子感到吃飽了,老師不會再勉強孩子吃;孩子偶爾一餐吃得少,老師也不會在中途給孩子添加食物。在兩餐之間,老師會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尤其是戶外體育運動,孩子有了足夠的運動量,就有饑餓感,下次進餐時一定會吃得很香。
建議:
孩子拒絕進食時,絕對不能強迫他,孩子是不會讓自己每一頓都餓著的。只要堅決不給他吃零食,等他下一頓飯再回到餐桌邊就會大吃一頓,這比嘮嘮叨叨數落的效果要強得多。要限制幼兒吃飯的時間,告訴他們吃飯時間一結束,就把飯菜撤走,堅持讓孩子知道:這頓飯不好好吃,要等到下一頓才能吃。另外,不要期望孩子每一頓的食量都一樣,成人也會因心情不同而吃多或吃少,應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
讓孩子決定自己的飯量,不要硬逼著孩子完成母親的標準定量。
限制零食。進餐前一小時不吃零食,即使一塊餅干也不能吃,以免抑制正餐食欲。
每天必須給孩子一定的運動量,促進血液循環,有助于消化。
采取少盛再添的方法。
不能過分勉強孩子接受某一食物。
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多與教師取得聯系。
不要借助冷飲、巧克力、可樂來引誘孩子吃飯,這樣只會使情況更糟糕。
不要讓孩子以為只要他肯吃,父母就高興,這會對孩子產生壓力,易導致偏食或過胖。
別讓他討價還價,吃東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只有他能決定吃不吃,也只有他清楚要吃多少,喜歡吃什么。
家長備忘錄:
不要過分擔心孩子不吃東西,只要他身體健康,沒有生病便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問題。孩子餓了,他自然會吃。
每個月替孩子測身高、體重,記錄他們生長、發育的情形,只要他們心情愉快、活潑、沒有病痛,就值得欣慰了。
以故事或其他小朋友為模仿的對象,激勵孩子好好吃飯,長得健康聰明。
以漸進的方式鼓勵孩子:先給孩子少許的飯菜,只要一吃完,即給予鼓勵。
安排飯后親子同樂的時間:讓孩子感受到吃飯時間不是唯一與父母相聚的時刻,并期待飯后的時間早點到來。
讓孩子參與布置吃飯的環境。例如擺碗筷、凳子等,也能使孩子建立對食物的興趣。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升小學 家長孩子誰緊張?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能力培養:該出手時再出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