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有哭的權利,一直以來我都不阻止孩子哭。我小時候就曾經被深深地傷害過。還記得小時候,弟弟最喜歡搶我的零食,那時候一年到頭難得吃幾次零食,每次拿到零食后,我都有些舍不得吃,欲留著慢慢品嘗。幾乎每次,弟弟都迅速把自己那份吃完,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搶走我手中那份,迅速塞到嘴里,狼吞虎咽下去,等我反應過來,零食已經到了他的肚里。每遇到此事,我都會足足哭上半個小時!大人們很不解,都說這有什么好哭的,吃都吃了。沒錯,是吃光了,但我的委屈還在那兒呢,大人們卻視而不見。很長一段時間內,年幼的我覺得大人們不懂我的心思,對他們比較疏離。
和成人一樣,孩子的情緒是需要宣泄的,也需要大人的共情。童年的我是多么希望大人能和我共情啊,如果大人能給我一個溫暖的懷抱,然后在我耳邊輕輕說:“零食被弟弟吃了你很難過、很氣憤是嗎?弟弟這樣做是不對的。”我將會是多么感激并把他奉為“知音”!一句生硬的“還哭什么”讓我小小的心靈充滿了“委屈”和“憤懣”,這種情緒在我幼小的心靈里一度讓我非常痛苦。
由于我不“止哭”,周周的不良情緒總是能得到及時宣泄,她的心理很健康:活潑開朗、愛笑,容易與人相處。周周不愛哭,并且從來不把“哭”當做要挾我們的武器。在兩種情況下她會哭:難受的時候(包括摔跤、打針、生病等),受委屈的時候。在此時,我們能做的就是陪伴在她身邊,給她接納、共情和安慰。
很多家長是懼怕孩子哭的,只要孩子哭,他們就會習慣性地說“不哭,不哭”,并且想出各種辦法比如逗孩子、轉移注意力等,試圖讓孩子止住哭泣。有的家長是不喜歡孩子哭的,只要孩子哭,他們就會“命令”孩子“別哭了”“不許哭”,試圖利用家長的權威來止住孩子的哭泣。有的家長甚至把“哭”和孩子的品質牽扯到一起,一旦孩子哭,馬上給孩子戴上一頂“不乖”的帽子。他們認為哭不是件好事,并威脅說“媽媽不喜歡哭臉的孩子”。
不良的情緒不及時宣泄掉,積累過久會生病。哭是最好的宣泄情緒的方式。對于孩子來說,他們不會寫日記,不會找朋友訴說,不會其他的任何一種宣泄情緒的方式,只有“哭”最簡單最直接,是孩子唯一的宣泄方式,哭完了就平靜了。
孩子哭的時候,不要給孩子“止哭”,首先要和孩子產生共情,接納他的情緒,然后弄清楚孩子哭的原因并去除。孩子的需求滿足了,或者不良情緒宣泄掉了,自然就不會哭了。當然,對于孩子“要挾”式的哭,可以不予回應,但前提是你徹底讀懂了孩子,確定他是在要挾。
需要說明的是,我這里所說的“不止哭”意在接納孩子的情緒,不代表鼓勵孩子哭。尤其是對于已經會說話的孩子,更應該鼓勵孩子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情緒,而不是動不動就哼哼唧唧、哭哭啼啼。在實際操作中,家長們要審時度勢,拿捏好分寸。
重點提示:
孩子哭,并不是他不乖。
哭是孩子表達內心需要、宣泄情緒的方式。
孩子不會說話的時候,餓了、困了、害怕了、不舒服了、要媽媽了等等生理和心理需要都會用哭來表達。等孩子長大一些,生理需要會用“說”的方式表達,而內心的情緒如憤怒、傷心、害怕、委屈、生氣仍然會用“哭”來表達和宣泄。
孩子哭的時候不要給孩子“止哭”,而是要讓孩子宣泄不良情緒,孩子自然不哭了。“不止哭”意在在了解孩子的哭不是“要挾”、而是宣泄的情況下,讓孩子盡情哭,并不是無原則地鼓勵孩子哭。關鍵點在:家長要理解孩子。
下一篇:到底是誰扼殺寶寶想象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怎樣做好繼父和繼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