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軍人是很多小朋友崇拜的對象,軍事游戲更是他們的最愛。可別小看了軍事游戲哦,它們需要手腦的協調與配合,特別能鍛煉身體的協調能力和反應能力。最重要的一點,這些游戲會讓你的孩子變得更加勇敢、機敏。
快來吧!和孩子們一起玩,說不定還能找回自己童年的感覺呢!
經典游戲1:“武器”亮相
武器是戰場上殺敵的工具,不同的武器有不同的結構、性能和發射方式。如:手槍比較小巧,一般采用一手握槍一手支撐,或單手發射的方式;手榴彈的殺傷面積大,通常采用單手投擲的方式。
游戲目的:了解不同武器的使用方式,鍛煉孩子的反應能力。
適合對象:3~7歲的孩子和爸爸媽媽。
玩法:
1.可選擇任何場地,家長和孩子面對面坐(或立)。
2.由家長負責下達轉換武器、瞄準射擊的口令,孩子用手模擬相應的動作。當家長喊“手槍射擊”時,孩子立即伸出右手(或左手),豎起大拇指和食指,其余三個手指握緊,表示為手槍射擊;當家長喊“沖鋒槍”時,孩子立刻變為兩手握拳,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呈沖鋒槍射擊姿勢;當家長喊“手榴彈”時,孩子立刻變換為右手(或左手)握拳,高高舉起,甩臂投擲的姿勢。
3. 采取由慢到快的方法,不斷變換三種武器的順序,以免形成定性的模式,被孩子摸到規律,增加游戲的隨機性。當孩子出錯的頻率越來越低,游戲目的也就達到了。
小知識: 指揮員
打仗時,指揮部隊作戰的人員就是指揮員。指揮員一般由軍官擔任,指揮部隊的規模越大,指揮員的級別越高。一場戰爭的勝負跟指揮員有著密切的關系,出色的指揮員總是能夠以少勝多,以劣勝優。
經典游戲2:炸“碉堡”
1948年5月25日,年僅19歲的解放軍戰士董存瑞不顧自己安危,炸毀敵人的碉堡,用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現在的小孩子不一定知道這個英雄故事,爸爸媽媽可以通過游戲講給孩子聽。
游戲目的:培養孩子的角色扮演能力,掌握相關的戰時自救與防護措施。
適合對象:5~7歲的孩子和爸爸媽媽。
玩法:
1.選擇一塊空地(草坪最佳),在地上劃出一條出發線;在距離出發線20米遠處放置一個紙箱(或畫出圖形),假定為敵人的“碉堡”;在出發線和“碉堡”之間可以放置一些紙箱之類的物體作為掩蔽物(或障礙物)。
2.鼓勵孩子擔當炸碉堡的任務,手拿“炸藥包”(可以是孩子的小靠墊),做好出發的準備;爸爸呢,當然就是指揮官啦;一旁的媽媽可以配合“戰場”的需要,調放適當的音效。
3.孩子出發,奔向“碉堡”。爸爸喊“敵人飛機轟炸,臥倒”,孩子迅速臥倒在地上;飛機轟炸過后,孩子繼續前進;當爸爸喊“敵人機槍掃射”時,孩子迅速靠近附近的“掩蔽物”(紙箱)隱蔽;敵人機槍掃射完畢,孩子繼續前進。
4.最后,孩子到達“碉堡”旁,將“炸藥包”扔進“碉堡”,迅速返回,勝利完成任務。
小知識: 防空演習
防空演習是我國國防教育的一部分,各大城市一般都會舉行。演習前,總指揮會向市民宣傳有關防護敵機轟炸的知識;演習中,市區拉響防空警報,許多學校和企事業單位也會配合防空演習。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正確培養寶寶的語言感受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走吧,和孩子一起去看世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