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一直以為,教育教育,育當先,教為輔——培養孩子的思維方式而不是思維定向;培育孩子的生活能力而不是生活能耐;不是給孩子多少生活資源,而是生存資源。
親近自然愛心滋生
女兒兩歲時,我每個星期天都帶她外出玩耍,不是去一些名勝古跡,而是到離家不遠的山麓下,或是樹林中。
春天時,我與女兒把吃剩下的果皮或殘茶剩飯,埋在土里,在上面撒下花種,又在一旁播下一些。不日,有肥的沃土上小苗開始露頭,喜得女兒歡天喜地。這時,我會對她說:“許多我們家不要的東西,可是花兒最好的飯菜!”她記住了,以至于在以后的生活中,養成了勤儉節約、不亂丟東西的習慣,特別是看到路上有垃圾,她就會主動拾起扔進一邊的垃圾箱。
責任感從小培養
一次,6歲的女兒在同伴家玩時,不小心將人家的一個玻璃水杯打碎了,那位同伴讓她賠錢,女兒委屈地哭了。我對她說:“沒關系,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不過,雖然不是故意的,但還是因為你不小心打碎了,你就應該自己負一份責任!”她為難地說:“我沒錢賠人家。”我說:“媽媽先借給你,以后想辦法再還給我,行嗎?”此后,女兒在回家的路上,拾起別人丟棄的飲料瓶拿回家,待累積十個八個喊來收廢品的人賣了。等攢夠了8元錢,她交給我換回了自己的借款條。上學后,她在一篇作文中提到此事:“做錯了事就要有勇氣承擔責任,用自己的勞動彌補自己的過失,這件事讓我認識到了什么叫責任。”
其實,我們雖然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但也不是說我們的孩子就應該是弱不禁風的小人兒。畢竟,孩子同樣需要做人的尊嚴和擁有享受生活的權利。
下一篇:為孩子創造良好的人生開端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幼兒超前要有“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