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這是我們身邊經常會發生的事情:
孩子摔倒了,大人不管孩子有沒有受傷,都會搶著去扶,口里還急忙說:“這地(墻、桌等),真壞,打死它(手腳拼命地拍打著地)?!?/p>
孩子在前面跑,家長在后面追。干什么?——喂飯。跑在前面的孩子玩玩這個,玩玩那個,后面的人不停地說:“寶貝,再吃一口?!?/p>
三歲的孩子有一天突然心血來潮想擦地板,媽媽趕忙阻攔:“不用,不用。你還小,就算長大了這些事情也不用你干?!?/p>
家長對著孩子大聲謾罵:“語文、數學成績不好,唱歌好,體育好有什么用!你真是不務正業!以后不許再出去瘋了,好好在家學習?!?/p>
像這樣的例子我們太熟悉了,真是舉不勝舉啊!
造成這些家教問題的原因主要有:1、家長不能把孩子擺放在恰當的位置,許多孩子在家里的地位是“小皇帝”“小太陽”;2、家長對子女的期望過高,許多家長往往對孩子提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3、不能全面關心子女的成長,特別是:重視子女的營養,忽視身體鍛煉;重視物質生活,忽視精神需求;過分照顧孩子,忽視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自立能力,特別是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家長如果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將來被社會所棄,首要是培養孩子的能力。
人的能力很多,許多家長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等基本智力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視,卻忽視了人的基本能力——生存能力的培養,可這些被“不小心”忽略的能力,卻是孩子一生成長中最重要的能力。
那么,家長應如何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出發:
1、家長要明了,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主張,想做什么事就讓他們去做(只要不犯法)。想擦地板,沒關系啊,讓他擦,順便教他方法、給予表揚……
2、對子女的要求應該從實際出發,尊重引導孩子的興趣,盡量讓他們發揮最大的潛能。
3、全面關心孩子的成長,要智慧地引導,絕不能無原則的溺愛。孩子自小就得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不想吃,就不勉強吃(肚子餓了他自己會吃)。特別是孩子摔倒了(沒有受傷),千萬不要去扶。
美國人教育孩子有這樣一段話,“只有讓孩子撞破頭的時候,他才會真實地感覺墻是硬的,否則,他永遠摸不透墻的脾氣。當然,在他撞墻之前,父母的職責是一定要提醒他墻是硬的,否則就是失職!”
給孩子一把開門的鑰匙,遠比你替孩子辛辛苦苦地打開房門來有意思得多。
下一篇:幽默感主要靠后天培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管教孩子但別約束孩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