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被動肌張力高是否會發展成腦癱?
肌張力就是肌細胞相互牽引產生的力量,用以維持身體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
肌張力增高主要表現為肌肉較硬,被動運動時阻力增加,關節活動范圍縮小,家長較易觀察到的如下肢伸直、內收交叉、呈剪刀狀,換尿布時寶寶腿不能分開,尖足,兩只手不能對到一起等。腦癱時表現為主動和被動肌張力均高,同時有姿勢異常。
但是,有的寶寶比較敏感,檢查時表現為被動肌張力增高(通過內收肌角、腘窩角和足背屈角測查),放松時肌張力不高,主動活動時肌張力也正常,不存在異常姿勢,且運動發育符合其月齡的水平。過去認為這些孩子應做康復訓練,但效果不好,并且哭鬧厲害,無法堅持,只好回家,有的孩子通過隨診發現,他們自然會爬和走了。為此,我們有意識隨診這些被動肌張力表現增高的孩子,目前為至有18例,他們均無腦損傷史,主要表現為下肢被動肌張力增高。隨診至月齡9個月到1歲以上,包括足月兒17例,早產兒1例(無腦損傷)。在我們的建議下,這14例寶寶均未到專業機構進行康復訓練,由家長在家正常帶養,我們進行隨診,結果其運動發育都能按其發展規律正常發展,坐位穩,扶站或獨站時腳能放平,會爬,扶走或獨走時姿勢正常,體位轉換靈活,家長也認為寶寶肌張力正常,沒有問題。因此,醫生在檢查寶寶被動肌張力時要結合其病史及發育水平,多方考慮,懷疑腦癱時應該慎重。關于被動肌張力增高是否需要進行康復的問題,我們認為:如果寶寶肌張力增高影響到寶寶的運動發育,出現異常姿勢等,就需要進行康復。如果寶寶僅僅是被動肌張力增高,無異常姿勢,不影響其運動發育,也無高危病史的,可以先跟蹤觀察,指導父母加強主動運動練習,醫生要定期隨診,不需要進行康復。
本文摘自由作者鮑秀蘭授權的《嬰幼兒養育和早期干預實用手冊》一書
下一篇:為什么說有些干預家長比康復師更重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護理溶血新生兒的措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