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1.給胎兒聽節奏較快音量較大的樂曲
太快的節奏會使胎兒緊張,太大的音量會令胎兒不舒服。因此,節奏太強烈、音量太大的搖滾樂就不適合作為胎教音樂。那音樂的音量放的較大,這會引起胎兒的躁動不安,長期下去,胎兒體力消耗太大,可能出生時體重過低有時還出現不良神經系統反應。
2.給胎兒聽音樂的時間過長
有的父母聽說音樂胎教好,就從早到晚的放音樂。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科學的。胎教音樂不宜過長,5~10分鐘的長度是較適合的。超過這個時間,胎兒的聽覺神經和大腦會疲勞。最好讓胎兒反復聆聽,才能造成適當的刺激。
3.大聲地在腹部播放音樂
音樂灌輸法是音樂胎教方法的一種,但是這一方法的實施要特別注意。將音樂播放器直接放在孕婦的腹壁上時,如果音量過大,即使你聽起來不大,但由于離胎兒太近,會影響甚至傷害嬰兒的聽力。所以,給胎兒聽音樂應使無磁胎教傳聲器,音樂頻率范圍在500~1500Hz之間。
4.隨意購買胎教傳聲器
市面上關于胎教的產品很多,應購買經過衛生部鑒定、能保護胎兒耳膜的傳聲器。胎教傳聲器放在孕婦的腹壁胎兒頭部相應的部位,音量的大小可根據成人隔著手掌聽到的傳聲器中的音響強度,就相當于胎兒在腹內聽到的音響強度。
溫馨提醒:胎兒每天睡眠的時間較長,直到9個月以后,醒著的時間才逐漸變長。我們在給孩子聽音樂時,應考慮到他可能剛醒來不久,音樂聲的力度不宜過大,因為力度愈大就愈易增加音樂的緊張度。
胎教趣事:兩組對比
前依斯特曼音樂學院名譽教授多拉德·謝特勒做了一個著名的胎教實驗。在長達14年之久的研究中,謝特勒研究了懷孕期間聽古典音樂如何對兒童智力產生影響。一組胎兒從懷孕5個月一直到出生,每天聽特定的古典音樂2次,每次5分鐘,而另一組胎兒不接受音樂刺激。
孩子出生后,謝特勒每隔一兩周就去訪問實驗中兩個組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這種訪問一直持續了10年,謝特勒發現音樂胎教組兒童比無音樂胎教組的兒童提前3~6個月開始說話,他們有更多的音樂天賦,學習也更好。謝特勒認為胎教對兒童語言和音樂等方面的認知力發展有顯著的影響
[上一頁] [1] [2]
下一篇:準媽媽“別為胎教而胎教”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選擇適合胎兒的聆聽方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