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看牙病的患者明顯增多,其中以牙周疾病居多,這與貪吃甜食及飲料、熬夜、忽視口腔清潔等有很大關系。目前,由于不注意口腔衛生,牙周病患者日益增多,并已成為成年人群口腔健康的第一殺手。據中華口腔醫學會預防口腔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胡德渝介紹,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我國80%—97%的成年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牙周問題,它是35歲以上人群牙齒缺失的主要原因,而35歲至44歲的成年人群中,牙齦出血的比例則高達77.3%。
危害
牙周病導致牙齒大量脫落
牙周疾病是指發生在牙齒支持組織包括牙齦、牙周膜、齒槽骨和牙骨質的慢性、非特異性、感染性的疾病。根據疾病侵犯的部位分為兩大類:牙齦炎和牙周炎。牙周病對于多數人來說,它的病因主要由于口腔衛生不良,牙齒周圍堆積了大量的菌斑、牙石,為細菌的聚集與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牙病主要癥狀是牙齦出血,牙齦紅腫,疼痛,嚴重時牙齦溢膿,咀嚼無力,牙齒松動。
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口腔健康標準是:牙齒清潔;無齲齒;無疼痛感;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大部分消費者對于危害性更甚于齲齒的牙周病十分陌生。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榮文笙博士用一個很形象的比喻道出了牙周病的危害,“齲齒只會壞掉一顆牙,而牙周病會導致一排牙齒脫落”。
人體口腔中有500多種細菌,即使是非常注意口腔清潔衛生的人,其口腔中的細菌也有500億個,多數人口腔中有2000億個,而不注意口腔清潔者的口腔中的細菌則會達到1萬億個。牙周疾病已經是很常見的口腔疾病。根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有2/3的人患有牙周疾病。它是35歲以上人群牙齒缺失的主要原因。國外研究發現,牙周細菌還可以通過唾液傳染,尤其是父母與小孩、配偶之間頻繁接觸,會加大傳染幾率——有大約30%的牙周病都是因為傳染而來。
牙病影響重要臟器功能
牙病已經成為許多死亡率極高的疾病的誘因,牙病可引起心臟病、腎病、關節炎等多種全身疾病,甚至會對孕婦和胎兒產生影響。
牙周疾病不僅是引起成年人牙齒喪失的首要原因,更是影響心臟、肺、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導致各種死亡率極高疾病的重要成因,有報告稱,牙周炎患者發生冠心病和中風的幾率分別為牙周正常者的1.4倍和2.1倍。口腔衛生差者容易發生牙周病,牙周病會增加肺部感染的發生。其發生慢性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幾率是口腔衛生良好者的2倍。患重癥牙周炎的孕婦,發生早產和低體重兒的危險性是牙周正常孕婦的7.5倍。急性或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中有30%與牙源性感染有關;細菌產生大量的內毒素并進入血液,可引發血管內皮細胞的一系列病理反應,誘發或加重動脈粥樣硬化。
此外,牙周疾病作為感染病灶,還能引起多種炎癥,如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腎小球腎炎、虹膜睫狀體炎及某些皮膚病等。
發現
三類人群易受牙周病傷害
煙民
牙周病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始動因素牙菌斑,以及口腔衛生不良、牙石、食物嵌塞等促進因素。其中吸煙是引起牙周疾病的促進因素之一。煙草燃燒的熱和積聚的產物是局部性刺激劑,使牙齦角化增加和牙面出現棕色柏油樣沉積物,促進牙菌斑和牙石量增多,易誘發或加重牙周疾病。此外,吸煙可以使口腔黏膜形成白斑,長期含著煙在上、下唇間,會使口腔的灰白斑繼續受高溫的刺激,而出現皸裂和潰瘍。經久不愈的潰瘍,也是致癌的因素之一。
專家建議,吸煙對人體有百害而無一利,應立即戒煙或盡量少抽直到徹底戒掉。此外,一般情況下,正常人每半年或一年洗一次牙即可,對于吸煙者,最好3個月左右洗一次。定期洗牙,不僅清潔了牙齒,而且醫生在洗牙的同時又為洗牙者檢查了一次牙齒,也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治療。
孕婦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牙周病專家大衛·帕克特(David W. Paquette)副教授說: “牙周病患者的口腔猶如一個‘細菌蓄水池’,尤其是牙床下,更是裝滿數以萬計的細菌。這些細菌并非永遠都在口腔內活動,它們會跟著血液的循環,進入身體其他部位如心臟或子宮,使這些部位受感染而發炎。”
帕克特指出,牙周病的細菌并不會影響胎兒的成長,可是卻會破壞子宮內膜,導致嬰兒早產。患有嚴重牙周病的婦女生下早產嬰兒或體重過輕嬰兒的幾率是一般孕婦的7倍。所有懷孕或準備懷孕的婦女,除了讓婦產科醫生檢查之外,還得讓牙醫檢查牙床是否健康,以確保能產下健康的嬰兒。
精神壓力大的上班族
研究表明,精神緊張的人比正常人更少從事體育鍛煉,更易吸煙、酗酒而產生易怒,孤僻,更少注意自我口腔衛生保健。
牙周病患者表現出明顯的心理壓力,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等心理因素是精神壓力的一種情緒反應,它可能是與牙周病關系最密切的因素。頑固性牙周病患者表現出對牙科治療的不愉快感、痛感以及消極依賴、自我相對脆弱的人格特征。精神壓力常常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反過來又加深心理負面影響,產生強而持久的心理應激,超過肌體的適應能力而致病。
因此,我們要提高衛生保健意識,及時疏導心理壓力。
對策
健康生活預防牙周病
對于預防牙周病,專家提示從以下方面入手:
●注意口腔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堅持“豎刷牙法”,棄用“橫刷牙法”。
●注意牙周疾病的早期信號。如果刷牙、吃東西的時候有牙齦出血的現象,要引起重視,這是牙周有炎癥的表現,應盡早到醫院治療。
●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改善飲食結構,少吃含糖食品,特別是少吃軟性甜食,少飲酒多吃富含纖維的耐嚼食物,這樣會增加唾液分泌,有利于清潔牙面。多吃肉、蛋、蔬菜、瓜果等有益于牙齒健康的食物。
●增加牙齒及口腔的抗病能力。根據自身情況選購牙膏、牙刷、牙線,利用牙刷或手指做牙齦按摩,經常進行叩齒運動。
●定期做口腔保健。兒童每半年,成人每年都要做一次口腔牙齒檢查。每半年去醫院洗一次牙,除掉牙結石。
●吸煙是造成人群牙周病流行的危害因素之一。為了保護牙齒,奉勸煙民少抽煙,最好不吸煙。
●注意飲食衛生。軟飲料喝得太多,如冰茶、可樂、檸檬汽水和維生素飲料會對牙齒造成傷害;吃了酸性食物如檸檬、西柚汁后不要馬上刷牙,因為酸性液體會使牙齒表面的牙釉質軟化,此時刷牙會破壞牙釉質,損害牙齒健康。
信報記者 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