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回家路上,飛飛問:“媽媽,外婆的媽媽到哪里去了?”“去世了。”“去世是什么意思?”“就是上天堂了。”“那孫悟空是不是就能看見她了?”
這樣的對話在爸媽和孩子之間是不是并不少見?特別是一些三四歲的孩子,雖然他們說話越來越流利,懂得的詞匯也越來越多,但并不代表他們能理解成人語言中一些較為深層的含義。這個年齡的孩子在語言上有一些特點:如果你問他話,他會抓住其中最感興趣的兩三個字眼來回答,于是你發現你往往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他們的思維很奇特,會把兩件根本不相干的事情聯系在一起,比如天堂和孫悟空……
這篇文章將為父母展示三四歲兒童一些語言發展的情況,并且告訴你一些小方法,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孩子所說的話,使得親子間的溝通更有效。
我這樣就“坐到”了
放學的路上,伊伊媽媽牽著伊伊的手邊走邊教育:“昨天媽媽答應給你買奧特曼,今天就給你買了,這個叫說話算數。你也要這樣,答應媽媽的事就要說到做到,明白了嗎?”“明白了。”突然,伊伊掙開媽媽的手,坐到地上笑嘻嘻地看著媽媽說:“媽媽你看,我就是這樣‘坐到’了。”媽媽怎么也沒想到,原來“做到”在寶寶心目中就是一屁股坐到地上。
有時候,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自以為說得頭頭是道,等聽到孩子的回答或看到孩子的行為之后,才發現孩子理解的跟我們說的完全是兩回事。其實,這種情景不僅出現在孩子身上,像學習英語的成人,看到“Give me five”,直覺會感到那是“給我五元錢”的意思,其實卻是“與我擊掌”。所以想想看,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出現這樣的情況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給孩子講道理,千萬別用規規矩矩、一板一眼的成人語言,可以用例子給他解釋。比如剛才那位媽媽,可以告訴孩子:“我答應給你買玩具,就買了;你答應媽媽早上7點起床,就一定要按時起床哦!”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性格培養和父母方式有關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多動癥兒童常見的異常行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