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豆豆,你快點,上學要遲到了!”
“新新,別磨蹭了,吃飯的時候好好吃?!?/p>
“小西,你這孩子怎么穿個衣服都那么慢。”
……
寶寶又在磨蹭了,做什么事情都慢騰騰,長久下去形成習慣,會直接影響到寶寶日后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這樣的預見,可不是為人父母的我們所希望看到的。
幼兒時期本來就是動作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幫助寶寶樹立時間觀念,調整心中的“小鬧鐘”,就是對寶寶最大的幫助。
成為“小磨蹭”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客觀的外在條件影響,也有緣于寶寶自身內向安靜的性格,因此父母在改造“小磨蹭”的過程中,需要因材施教,仔細分析寶寶“磨蹭”背后的原因,再對癥下藥。
磨蹭原因1:動作不熟練
從寶寶的角度來說,動作不熟練是導致動作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寶寶小的時候,神經肌肉的活動還很不協調,所以做事的時候只有放慢節奏才能做好。
對策:競技游戲
父母可以為寶寶創設一個安全的、良好的、鍛煉肢體的環境,例如通過一些競技小游戲來提高寶寶的動作敏捷度,當然也要適當地獎勵寶寶的“勝利”,才不至于讓寶寶覺得游戲枯燥而排斥。經常訓練可以使寶寶的神經肌肉得到及時的鍛煉和協調發展。
磨蹭原因2:沒有緊迫感
寶寶沒有時間緊迫感是動作緩慢的另一個原因,因為孩子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盡快地完成之后會有什么更好的結果,他只是在延續著自己從前的習慣而已,他不認為做得慢有什么不好。
對策:巧用計數法
父母可以采用記數法來督促寶寶抓緊時間完成某件事情,看看寶寶在數到第幾個數的時候可以把這件事情做完。寶寶為了完成任務,就會盡量抓緊時間將事情做完。如果在計數開始的時候,寶寶動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數快一點,讓孩子感覺到時間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結尾的時候,寶寶離結束還差得較遠,父母就要放慢記數的速度,并告訴寶寶,如果快一點做事,爸爸媽媽就數慢一點,讓寶寶有盡快完成事情的希望。如果家長總是很巧妙地在寶寶即將做好事情的時候念完數字,這會大大提升寶寶的成就感。用記數法訓練寶寶,需要從寶寶的實際情況出發,循序漸進。
磨蹭原因3:包辦代替
很多年輕的媽媽們常常覺得讓寶寶自己動手費時又費力,還不如大人幫他做更快些,而且更省心省事,但這種包辦代替恰恰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并且也會助長了孩子的惰性,沒有自理的愿望,對自己也沒有責任心。
對策:放手操作
對于寶寶力所能及的,或是稍微有點難度但在寶寶能力范圍之內的事情,父母都應給予寶寶充分的機會嘗試自己來完成。當寶寶不愿意自己去做的時候,父母也可以采取一些比較強硬的手段。比如吃飯的時候規定寶寶一定的吃飯時間,如果過了時間寶寶還不把飯吃完,就把碗收掉不讓他吃了,并且告訴寶寶:“我很失望,我希望你下次能按時把飯吃完。”要在寶寶的腦中注入這么一個觀念:吃飯并不是可以無休無止吃下去的,要懂得控制時間。通過生活中的小事情,提升寶寶的時間意識。
磨蹭原因4:不合適的參照對象
動作緩慢是相對而言的,當寶寶在與同齡的孩子相比較時,動作比較緩慢,年輕的媽媽就一味認定自己的寶寶反應遲鈍,做事磨蹭,對寶寶嚴厲地批評,更有甚者采用強硬的手段逼迫自己的寶寶要和其他孩子一樣動作快。殊不知,這種做法的效果不但適得其反,還嚴重傷害了寶寶的自尊心。
對策:合理對比
家長必須明白每個寶寶都有先天性的差異,無論是智力還是肢體上,所以家長不能因為寶寶跟某位寶寶之間的差異就武斷地認為是孩子在這方面不正常,有問題,不徹底分析就采取一些極端的做法。父母應做全方位、謹慎地觀察對比,甚至可以請教專家,然后再做出判斷。
磨蹭原因5:誘人的外在影響
相信父母都遇到過這樣情況:到了吃飯的時候寶寶仍然沉迷于精彩的動畫片中,叫他吃飯也不理,即便大人把飯送到他嘴邊,視線也不愿離開電視機,這樣也就拖延了吃飯的時間。
對策:堅持原則
寶寶太小,還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這就需要父母堅持原則,培養寶寶的自制能力。比如起床大小便之后就不能再回被窩耍賴了,要直接穿好衣服去洗漱,然后等待爸爸媽媽一起去上早教園;再比如,快吃飯的時候就不能再看動畫片了,等吃好飯了再利用一整段時間來看動畫片等等。只要從生活的點滴小事開始重視,不知不覺“小磨蹭”也就消失了。
文/王惠文
下一篇:對寶寶不宜的4種逗笑方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母敢于放手改變孩子怯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