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99_中文字幕乱码日本亚洲一区二区_色就是色欧美_欧美午夜精品电影

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1-3歲 > 語言心理

語言心理

不能回避的:死亡話題

分類: 語言心理 育兒詞典 編輯 : 育兒知識 發布 : 10-11

閱讀 :339

  在我3歲的時候,我的父親自殺了。與此有關,我從小便對死亡有著根深蒂固的恐懼,成年后更是執著于思考生命與死亡,在很多本書中都反復談論生與死。曾經有一位朋友聽我在電話里發了一通人生無常的感慨后,告誡說:“你可不能對兒子說這些呀,免得他的幼小心靈承受不了。”這朋友哪里知道,3歲多的兒子早已對死亡的概念耳熟能詳了。我說:我不要我的孩子再如我一樣經歷對死亡的無知與恐懼。

  在我看來,回避談論死亡是一種弱者的表現,是一種無意義的逃避,正好佐證著我們對死亡的極大恐懼。死亡對于我們心靈的影響,絕對不會因為我們不談論它便減弱。恰恰相反,如果我們正視它,以平常的心態談論它,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理解生命,也能夠使我們更堅強地面對死亡。

  我曾經認真地給兒子講解,人是如何出生,如何成長,以及最終將如何死去的。正因為有死亡,所以我們更應該努力地生活。死亡的概念如此深入兒子的心靈,以至于當我和妻子同他談論到未來的時候,兒子會突然冒出一句:“那時你們就該死了。”

  還是 3歲時,一天兒子吵鬧得太厲害,我和妻子都煩了,我便怒沖沖地說:“如果沒有你,我們多清靜呀!”兒子聽了,立即躺到地上,說:“讓我死吧。”這情節讓事后聽到的人十分愕然,認為如此小的孩子不應該對死亡有這樣的認識,而我當時卻哈哈大笑,也一直當做兒子的小機靈講給別人。

  一次,兒子和妻子有如下的對話:

  “媽媽你什么時候死呀?”

  “老了才死呢。”

  “奶奶都那么老了,怎么也不死呢?”

  “奶奶身體好,就不死。有病才死呢。”

  “奶奶的手上貼創可貼了,怎么還不死呢?”

  ……

  把死掛在嘴邊,死便不再可怖,生便更有意義。

  然而,兒子對死亡的感受,又并非一直這樣平靜。

  兒子從小在郊區長大,為了上幼兒園的方便搬到了城里,郊區的房子租出去了。從郊區搬出那天,我頗傷感,晚上哄兒子睡覺的時候,對他講,為了照顧你上幼兒園方便,所以爸爸媽媽不再住最喜歡的鄉下了。也許幾十年后的一天,爸爸媽媽都死了,你也老了,再回去住,會想起你小時候在那里度過的日子……兒子聽著,臉上的肌肉開始抽動,嘴角一咧,一把摟住我的脖子,傷心地大哭起來。對死亡的概念已很熟悉的兒子,受不了這樣的“煽情”……這件事之后,我很多年不再輕易談論死亡了。

下一篇:一位網友的質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好動的孩子試試競賽方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卢湾区| 祥云县| 阜城县| 辽源市| 泸定县| 遂溪县| 平和县| 万安县| 大荔县| 苗栗县| 句容市| 大邑县| 丰县| 石楼县| 甘肃省| 万州区| 轮台县| 阳信县| 巴林右旗| 香河县| 神池县| 安陆市| 罗城| 和静县| 高密市| 蓝山县| 洞口县| 高碑店市| 怀宁县| 康平县| 保山市| 雷州市| 鹤山市| 永康市| 杂多县| 北票市| 建瓯市| 莫力| 高邮市| 且末县| 灵丘县|